赖瑾说:对啊,不去要挨打的。你会武吗?
萧灼华说:不会,未曾学过。
赖瑾真想问一句,你不是你爹亲生的吧,连防身术都不教点的?就不怕哪天又被人杀进府给剁了?
他说道:我们家不用请安,你要是不会练武,可以回房睡回笼觉,过一个时辰再去前院用早膳就成。如果不习惯大家一起,我有小厨房。他指向旁边的小厨房说:这几天都有开火,柴米油盐都有,缺什么让厨子去大厨房拿。
萧灼华:这是什么惬意日子?她愣了好几息时间,看赖瑾好像是忘了,提醒道:今日是成亲第一天,要去拜见公婆。
不圆房,给忘了。那可以不去练武吗?赖瑾犹豫了下,还是去吧。练武是为自己好!他说:那你先回房歇着,过半个时辰,我来接你。说完,带着自己的侍卫走了。
萧灼华呆呆地看着赖瑾离开的身影,委实想不到治家严谨的成国公府是这样子的。不用请安?有自己的小厨房,可以不用去陪父母用膳?
她是出宫开府后才有自己厨房的。父皇到母妃宫里来得勤快时,衣服用度样样皆好,但若是父皇隔上一阵子不到母妃宫里,便又是另一副景象。
萧灼华略作思量,说道:嬷嬷,你去找母亲院里的人问问,莫要失了礼。
嬷嬷没一回儿,回来了,告诉她:夫人去后院练武了,早膳时再过去便成。
萧灼华沉默了。她略坐了一会儿,说:去看看他的小厨房。
她出了正屋,沿着赖瑾所指的方向,看到一扇耳门,走过去是一座小院,所谓的小厨房比赖瑾住的正房还大。三口大灶,旁边有长长的案台,肉菜俱全,但都是刚买来的生鲜食材,没见到厨子、厨娘,只有几个扫洒小厮在扫地擦桌子。
扫洒小厮见到萧灼华立即伏地跪下叩首行礼。
萧灼华问:为何没做早膳?
扫洒小厮一听吓坏了,说:回殿下,往往日都只做午膳和晚膳,厨子要到辰时才来。早膳都是在前院吃,只偶尔公子将将军病了不给不能起床,才才在小厨房用早膳。小小的这便去叫厨子。他差点把那句不给钱不能好说出来,吓得直哆嗦。
萧灼华说:不必了,我只是问问。她顿了下,问:午膳?不是一日早膳、晚膳两顿膳食么?
扫洒小厮说:正午时分,有顿午膳。
萧灼华长见识了。成国公嫡子养得娇贵,名不虚传。
第39章
赖瑾在清晨操练结束后, 便回书房先让阿福打来水擦去身上的汗,再换上干净的衣服去接萧灼华吃早餐。
萧灼华到前院里,成国公夫妻、昭姨娘、许姨娘、赖琦夫妇、赖瑗、赖琬都已经坐在堂中。
成国公已经换上朝服, 显然待会儿还要去上朝。赖琦穿着铁甲, 亦是要去军营的模样。其余几位女眷已经换回常服,正翘首望向耳门方向。
众人见到萧灼华与赖瑾并肩过来,纷纷起身, 抱拳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萧灼华说道:免礼, 请起。又向成国公夫妻行礼:见过父亲、母亲。
成国公夫人把萧灼华扶起来,道:自家人,不必拘礼。若没有外人,便怎么自在怎么来。
萧灼华恭敬地应道:是。
成国公夫人瞧她拘谨,只安抚地拍拍她的手,没说什么。萧赫的后宫, 不提也罢。且不说胎死腹中的, 活到满三岁上过皇家牒谱的就有三十多人,如今还活着的不足一半。一步行差就错, 稍微有点忽略大意, 人就没了。
成国公夫妇落座,桂婶将茶端来。
萧灼华端着茶上前, 先敬成国公:请父亲用茶。
成国公接过茶,咕咚一口喝个底朝天,再把一个让金稞子塞得胀鼓鼓的红色锦袋给萧灼华, 道:若是赖瑾欺负你,尽管来找我和你阿娘, 保管抽去他三层皮。
赖瑾站在一旁, 表情都是麻的。天天打孩子的, 成亲了还打!
萧灼华应道:谢父亲。又向成国公夫人奉茶。
成国公夫人将茶一饮而尽,给了萧灼华一个同样装满金稞子的红色锦袋,道:你不擅拳脚,若赖瑾欺负你,切莫与他动手,叫府兵。
萧灼华应了声:是。她不知道是赖瑾行事过于恶劣,还是成国公府与别家不同。
成国公夫人又向萧灼华介绍家里人口,最先介绍的便是许姨娘和昭姨娘。
若是寻常妾室,自是连到萧灼华跟前的资格都没有。
许姨娘和昭姨娘却是例外,她俩有诰命在身。昭姨娘因为儿子赖瑭官拜太尉,其诰命为一品夫人。许姨娘的儿子北卫营二品卫将军,诰命为二品夫人。
萧灼华对着二人,行半礼:见过二位姨娘。
两位姨娘不敢受公主大礼,在萧灼华刚抬手便已经将她扶住,各塞过去一个巴掌大的红锦袋子。
嬷嬷端着萧灼华放锦袋的托盘,只觉份量越来越重,沉甸甸的,显然都是金子,绝非铜钱。她不知道是该感慨成国公府阔绰,还是该说成国公府实惠。
赖琦夫妇、赖瑗、赖琬更不敢受萧灼华的礼,纷纷抱拳自我介绍,主动把备好的礼物送上去。
赖琦拍着胸脯道:殿下,往后谁要是欺负你,尽管来找我。
萧灼华应道:谢谢三哥。
半盏茶的功夫不到便敬完了公婆茶,什么公婆给下马威、妯娌刁难通通没有,一家人和和气气吃过早膳,便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
成国公夫人对萧灼华和赖瑾说:你俩随我来。
萧灼华跟在赖瑾身边,去到主院,进入正堂。
成国公人对桂婶说:阿桂,去把东西抬出来。
桂婶进道:是,领着两个侍女去到后屋,不一会儿抬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出来。
成国公夫人说道:清郡和尚郡,紧邻东陵,时常发生战事,两郡儿郎常有战死。为防家中男丁战亡后留下妻儿无人庇护,产业被夺无处申冤,房产、田地、铺子等俱都是两份契约。一份由所有者自行保管,一份由官府衙门保管。若谁家田产家业被夺,哪怕被人夺了手里的契书亦都不怕,官府调出存契,一查便知。
萧灼华有封地有田产。她在封地是收税贡,并无田产屋舍,京城附近的两处庄子,只是一纸契书,在官府没有存契,大盛朝许多地方都是如此。如果契书遗失,又找不到作保和作见识之人,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确实有可能叫人夺走庄子。她心道:如此安排,确实周到。
成国公夫人继续说道:如此做虽然能保产业不被人所夺,但变更是桩麻烦,得派人到产业所在地的衙门过契。赖瑾上次离京前,府中便已分家,那些该由他继承的田产、铺子、房屋还在我和他阿爹名下。前阵子派人回去把过契手续办完,新的契书送来了。清郡沐氏留下的家业,以及他在尚郡的那份,俱都在此了。灼华,你收下。
萧灼华眼带诧异,颇外意外地道:我?
她才刚进门第一天,她父皇把她嫁进成国公府的目的是为了要赖瑾的脑袋。以成国公夫妇的谋算,想必早已猜到,竟然叫她掌管家业?萧灼华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成国公夫人点头,说道:赖瑾是儿郎,要上战场的。家中产业,自当由你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