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官府出面设立助学贷款金,就是家里凑不齐束脩又想送孩子上学的,可以与官府签订一份契约,向官府借一笔钱。约定好还钱的年限与时间,到时候若还不上便用家当来抵或者多服几年徭役。
还在一般学堂与官方学府设立奖学金与助学金制度,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得到物质上的实际奖励,家境不好的学生也能申请助学金,由官府派人进行核查。情况属实便发放一定金额的助学金,以供学生学习生活之用。
这一系列政策实施下来,凡是有心要念书的都能步入学堂。因此宁夏之前自掏腰包举办的免费学堂便应势取消了,转为了一般的学堂。
这些于民有利,朝臣们也不能说什么,可宁夏居然要允女子入学与男子一道读书,还要破开旧制,允许女子参加科考并入朝为官。这不仅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更触及到了朝臣的利益,无疑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等那些朝臣叽里呱啦讲得口干舌燥,宁夏才忍住想要打哈欠的欲望,慢吞吞道:“这事的确是让你们难以接受了。这样吧,大家各抒己见,就在报纸上论一论女子可不可以与男子一般念书识字、科考为官。为期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商讨此事。”
这道命令一下,黎国热闹起来了。好些朝臣提笔写文章寄给书肆,让书肆刊登在报纸上。他们从各方面来论证女主内、男主外才是正常的,女子读书识字可以,参加科考入朝为官是万万不能的。要是女子都入官场了,那么谁来管理后宅、一日三餐谁来安排?黎国岂不是要乱套啦?
就有人反驳了,不少女子才学、品行都不比男子差,凭什么要牺牲自己来成全男人在官场的驰骋?男人就不能管理后宅、安排日常生活了?
这一个月寄来书肆的文章多不胜数,报纸上刊登的都是些写得精彩的。持不同观点的两方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唇枪舌战了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哪方倒下的。
再次开朝会时,宁夏就问那些持反对意见的朝臣有何感想。不是所有人都反对女子入朝为官的,像是周沿他就不反对。其实他都不明白这些朝臣在反对什么劲儿,新帝也是一介女子,她不照样登上皇位了?
想当初这些朝臣也是意见大得很,憋在心里敢怒不敢言,唯恐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被拖出去砍了脑袋。过了这几月,那些心里不服气的人还不是被治得服服帖帖。
要周沿说他们这帮人就是矫情。陛下作风是强硬的,她既然提出来了那就代表这事势在必行。询问朝臣意见是给大臣们这个面子,借坡下驴就得了呗,非得杠一杠心里边才舒坦。
杠完了有用吗?屁用没有,关键是还没有杠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