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他则是打算,在即将来到的家族宴会上好好表现一番,以此来获取他爹的肯定。
但是据他所说,他大哥很聪明,至少比他聪明得多。在这种没法动武的场景,他有点发虚,怕自己漏了怯反而落入下风。
“支棱起来还不好办?”
姜星火一拍朱高煦的大腿,肯定地说道:“我有一个好办法。”
“姜先生速速说来。”
朱高煦大喜过望,这可是谪仙人的指点,一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妙计。
“啊对对对。”
“什么?”朱高煦一愣。
“就是,无论你大哥说什么,你只需要装作胸有成竹地停顿片刻,然后微笑着,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带着一点点嘲讽跟着说‘啊对对对’,就行了。”
朱高煦瓮声问道:“那岂不是显得我很没主见?”
“你没发现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吗?”
“姜先生此言何解?”
“你大哥若是说错了话,那也是他先说错的,他背第一个锅,你可以根据你爹反应,把自己的跟风解读为嘲讽。”
“你大哥说对了话,你也跟着一起对了,最起码没犯错,而且你的胸有成竹模样,还会让人觉得其实你已经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原来如此!”朱高煦恍然大悟。
紧接着,用钦佩的眼神看向姜星火。
这就是来自谪仙人的指点吗?
果然比自己聪明太多了!
看来自己这次在大朝会上的表现,定然会极为让父皇满意的!
这个计划太完美了,简直万无一失。
对,就是万无一失!
“姜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一定会按照您说的去执行的。”
“去吧。”
朱高煦满脸兴奋地离开了牢房,紧接着,守在门口的李景隆转了进来。
“姜郎,是这样的”
他的困惑显然跟之前那位不太一样。
他的困惑在于,他不想出风头。
是的,因为他罪行比较轻,只是包庇逃犯,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出去了。
而在未来有一个他必须要参加的会议,但是他却完全不想在会议上出任何风头,只想当个透明人。
但偏偏他是继承了爵位的,作为地位不低的勋贵,万一在会议上被点到发言,他不知道该怎么拿捏。
所以特意来请教姜星火,该怎么能避免出风头又不会做错事说错话。
等待了几息,李景隆却没有得到回答,反而看姜星火眼神呆滞,原地不动,仿若一个木偶。
简答的说,就像是.掉线了。
“姜郎?姜郎你怎么了?”
又唤了几声,姜星火才忽然恢复了正常,问道:“学会了吗?”
“学会什么?”
“呆若木鸡。”
李景隆的智力显然是比朱高煦高出一截的,他几乎是剎那,就领悟到了这招的精妙用法。
“妙啊!”
“多谢姜郎,有姜郎妙计,此劫定能安然度过了!”
“没事,反正我过两天就要砍头了。”姜星火毫不在意地说道。
李景隆作了一揖,随后匆匆离去。
关上牢门,李景隆走出几步汇合了朱高煦,朱高煦匆匆问道:“所以你到底知不知道,为何急匆匆地通知我们明天参加临时大朝会?究竟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李景隆微微蹙眉道:“你都不知道,我如何知道?”
“父皇从来就没有这么急的召开过临时大朝会也不是朔望的日子,奇也怪哉。”
朱高煦问道:“难道是我给父皇上奏的两封关于金山银山的奏折?可是父皇下午给我批了个‘已阅’,刚才傍晚又给我批了个‘知道了’,也不像是相信了的样子啊。”
“别慌。”李景隆止住了对方的话头,“无论发生什么事,按姜郎教给你我的法子随机应变就行了。”
“姜郎不可能坑我们,此番定然是平安度过。”
朱高煦点头同意,这可是来自谪仙人的指点,怎么会出错呢?不可能的。
朱高煦对明日早晨的大朝会,充满了信心!
这次,他绝对不会再出糗了。
“啊对对对!”
第70章 二皇子怎么看?
翌日,夜漏未尽。
黯淡的天幕上挂着几颗稀疏的星子,大地依旧沉寂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南京皇城外的皇城根,却已经聚集了众多文官的马车与轿子。
洪武朝旧制,轿同车制,凡车不得雕饰龙凤文,禁丹漆。职官一品至三品,用间金饰银螭绣带;四品五品,素狮头绣带;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青带。
故此,一大片的青缦马车、轿子猬集在了一起,文官们纷纷讨论为何永乐帝今日要突然临时召开大朝会。
须知道,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定下制度,只有每年正旦、冬至、圣诞(皇帝诞辰日又称圣旦、万寿圣节)三个大日子,以及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才会有规模宏大的大朝会。
而临时召集的大朝会,往往意味着非同寻常且极为紧迫的重要庙堂事件发生了。
至于另一侧显得有些针锋相对的,则是靠着军马在交谈的武臣们。
而这些都是大明帝国的外围官员,真正接近核心的,是在皇城里各衙门值房内安坐着的那些尚书侍郎、都督佥事。
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这部分属于“皇城”而非“宫城”。
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大明的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五军都督府、锦衣卫、旗手卫等,御道东侧是六部、翰林院、太医院等。
此时,五军都督府内,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永春侯王宁,这几位二皇子朱高煦的重量级支持者,正围坐在一起。
而理论上位列百官之首的曹国公李景隆,却远远地坐在另一边.避嫌。
靖难功臣第一,年逾花甲的老将丘福须发斑白、身材魁梧,性格亦是豪爽粗放,他也不管李景隆是不是在这,径直对着朱高煦言道。
“今天陛下定是有大动作的,二皇子有什么打算?”
朱高煦刚换了皇子牟服,梳了梳自己的大胡子,一副胸有成竹地样子说道。
“丘公勿虑,俺得了谪仙人指点,此番定然不会出岔子。”
“谪仙人?”
永宁侯、驸马都尉王宁坐在椅子上,闻言微微诧异。
“不错!”朱高煦显得极为自信。
信不过其他人,还信不过姜先生吗?
靖难功臣第二,如今不过而立之年的朱能,性格谨慎却每逢大事有决断,他面色严肃地劝道:“殿下是不是太自信了?怎么都该再考虑考虑吧?”
“有什么好考虑的?”
朱高煦微微一笑,说道:“诸公且看俺此番表现就是了。”
丘福等人见朱高煦这般自信,还以为他是得了朱棣的内幕消息,假托谪仙人之名,所以也就不再劝导。
唯有在一侧喝茶的李景隆,放下茶杯投来了狐疑的目光。
姜郎教他啥了?
李景隆摇了摇头不再好奇,不管他了,自己只需要当好木头人就好了。
姜郎妙计,我有这招“呆若木鸡”,定然是不会再出岔子了。
李景隆他压根就不想犯错也不想立功,他现在知道了朱棣太多的秘密,以前又是朱棣的死对头,朱棣不会放过他的。
朱棣把他捧到百官之首的位置上,就是故意要捧杀他等他犯错误,李景隆心里清楚得很,所以才选择明哲保身,跟文官断绝来往,朱棣让他干嘛就干嘛。
“这次肯定不会被永乐帝针对了哎,这个世界上对长得帅的人果然是很有恶意呢。”李景隆走出五军都督府值房,摸了摸自己英俊的脸庞喃喃道。
“曹国公?”
李景隆止住了步伐,他望向来人。
当面之人是谷王朱橞,今年燕军渡江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正是谷王朱橞跟他一起开的金川门,把朱棣迎入南京城称帝,算是有几分患难与共的交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