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赵俊揣着手,低声说道:“今日早朝,陛下一定会商议军务的事情,两位大人,你们意下如何?”
前几年,上任工部尚书薛祥因为中都案一事被处死,后赵俊升任尚书职位,不过对比于薛祥,他却是小心谨慎了不少,准备先探一探口风。
户部尚书楼覃笑而不语,倒是一边的刑部尚书吕宗艺眉头微皱,嘟囔着:“不好,不好……”
赵俊小心地问道:“哦?吕尚书觉得,杨大人提出的军务改革不好么?”
吕宗艺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非也,军务改革一旦开启,被查处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那我刑部明年大半年都不用忙别的了。”
啊?
赵俊闻言哭笑不得,正欲说两句,就听到云奇那标志性的洪亮嗓音:“陛下驾到!”
群臣瞬间整理衣冠站好,待朱元璋进入奉天殿正殿后,跪拜山呼行礼。
行礼结束后,朱元璋便开始了例行的商议国事,从北方的边防到南边明年的防水患,从年末的祭典到藩王的王府建造,这一商议就过去了一个时辰。
最后朱元璋清了清喉咙,说道:“政务都商议完了,咱说一件最近让咱犹豫的事情,诸位爱卿应当也知道了,顺天府知府杨帆,给咱上了不少奏疏,里面提到了军务变革的事情。”
群臣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可以说这件事,整个应天城的官场就没有人不关注的。
“杨帆说,这军户的日子过得苦,这才有了顺天府白莲教的乱子,遍布顺天府各县,甚至还差点让魏国公出事,所以这变革是非施行不可的,诸位爱卿都说一说吧。”
朱元璋举棋不定,众人都看得出来。
胡惟庸神色平静,目光往某处望了一眼,立刻就有一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臣朱梦炎,有话要说。”
这位朱梦炎来头可不小,他的祖父朱粹中是宋朝末年漕贡进士,一家三代人,横跨了三个朝代。
朱梦炎从小得到朱粹中的指导,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得了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按察司经历、礼部员外郎等。
洪武十一年六月,也就是今年年中,才升任了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