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御史卢忠开头,翰林学士刘三吾、张以宁接连发难引得朝中群臣,对杨帆口诛笔伐。
文华殿大学士张长年缓缓地走出来,道:“陛下,殿下,民为天下之本,贪官污吏固然可恶,但如今已经因为彻查贪官污吏,连累天下百姓遭难,民情汹涌不可不查,不管。”
张长年望了一眼杨帆,道:“故此案的余波需要有一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否则民乱愈演愈烈,若是继续扩散,整个南边都要不安宁啊,陛下!”
朱标面露焦急之色,他看了一眼杨帆,能言善辩将宋讷都说得晕死过去的杨帆,今日却一反常态,没有为自己辩解。
刑部侍郎王慧迪忍不住站出来为杨帆说话,道:“张大人,杨大人奉命彻查‘郭桓案’,秉公执法日夜操劳,您的意思,杨大人受了累还要受罚?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
张长年瞥了王慧迪一眼,轻哼一声:“王大人,你胞弟王慧宇亦参与到‘郭桓案’中,杨大人只判了他一人流放,保全了你王家,已经是你王家的幸运。”
“若是真追究起来,恐怕你王大人也难以全身而退吧?你若是对当下的情况不满,就再审一审你王家!”
王慧迪身正不怕影子歪,奈何弟弟不争气,一说起此事,王慧迪气势就矮了半截儿,嘴角动了动还是未再开口。
华盖殿大学士邵质,见无人再敢为杨帆说话,也旋即站出来,质问杨帆道:“杨大人,事已至此,你杨大人不该说些什么吗?你还想保持沉默到什么时候?
就因你操之过急为了立功,导致天下民怨沸腾,来自各省的参奏折子、文书,都快堆积如山了,你难道不该站出来负责么?”
群臣的目光皆落在了杨帆的身上,想听听巧舌如簧的杨帆,要怎样狡辩。
杨帆对上邵质的目光,微微一笑,道:“邵大学士说得没错,杨帆,应该负责。”
邵质冷哼一声,说道:“巧舌如簧,你……”说着,他忽然反应过来,杨帆竟然承认了此事应该他来负责,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邵质诧异地看着杨帆,张了张嘴,最终说道:“杨大人知道就好,天下民情激愤,若是普通的降职、罚奉肯定是无法平息怒火的,故本官认为,卢大人的提议不错,杨大人觉得呢?”
褫夺爵位,贬为庶民,这个惩罚对于勋贵来说太严重了。
大明非武将立功不可授予爵位,杨帆能封长安侯,是靠着战场上流血流泪挣得的,任谁都不可能放弃爵位,以及放弃封疆大吏的权力。
邵质、刘三吾、张以宁等人,已经做好了杨帆狡辩的准备,无论杨帆怎么狡辩,今日他们都必须将杨帆打入谷底!
杨帆没有搭理邵质,而是正了正衣冠,朝着朱元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