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的国家制度,仿大唐而设。
中央设立了三省六部,地方设道、府、郡、县等,在经济上,高丽施行“田柴科制”。
所谓田柴科制,就是把田地柴草等按照“科”分给全国的文武官吏与军士。
科,就是指文武官吏的品级,品级越高分的越多。
在高丽王朝建立的初期,田柴科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令手工业得以变得发达,然而后续,高丽王朝的贵族犯了所有王朝后期都会犯的错误——土地兼并!
贵族利用了田柴科制本身的矛盾扩充私田,广建私人农庄。
你田柴科制不是按照“科”来分发土地么?我是贵族又是高官,自然可以获得更多土地。
土地兼并令高丽的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的矛盾越发激烈,尤其是地方与中央集权的对抗。
李成桂能以地方之力对抗王禑,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结果。
刘伯温琢磨了片刻,说道:“若要改革‘田柴科制’,就算晋王殿下接受禅让,没有两三年时间,恐怕高丽无法完成变革,这不会影响到杨大人进攻倭国的战略么?”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攻下高丽,我大明军士也需要休整,岂有连年用兵的道理?既然我等已经决心,未来将高丽变成我大明的一个省,有些事就要着手去做,不可留给后人。”
大明辽东大军出动,若能一举攻克高丽,携着大胜之军的威势,推行改革遇到的阻力最小。
刘伯温听杨帆这么说,当即点了点头道:“既然大人已经决定,老夫也没有意见,老夫会从辽东挑选官员,未来去高丽协助晋王殿下推行此事。”
杨帆与刘伯温商议了许久,直到子时,刘伯温才离去。
杨帆归辽东的消息,引起了一阵轰动,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一直等待在辽阳城的李穑与曹敏修。
翌日,清晨。
两驾马车几乎是同时抵达了长安侯府外。
李穑年过半百,但精神健硕,双目明亮,一派老学究的模样,而曹敏修比李穑要年轻得多,还不到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