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乱世的将军都知道,战争爆发往往是猝不及防的,而坑人的是爆发的原因和敌军数量往往会因为信息传递速度而滞后。
眼看这不是小事,潘美也好,曹彬也好,根本根本顾不上低调,直接跃马就往崇文院的枢密院而去,果然一身红袍的赵滋眉头紧锁,吕端,寇准和李至都到了。
枢密使告老还乡,自然是兵部尚书顶上,李至首先汇报,道:“大名府八百里急报,是尹继伦尹节度在君子馆遇敌,尹节度猝不及防下突围至大名首府元城。于是他派人去定州李节度处求援,众所周知李节度不在定州,所以情况未明。”
这里补充,宋辽边境现在没有明确,定州,易州一代都属于混乱区,后世甘肃南部和晋南也是如此,所以大宋从东到西防线是大名府威虏军节度使尹继伦,定州军兼任静塞军节度使李继隆,云州泰宁军节度使杨业。
当然,以为李继隆兵力最为雄厚而且直面京师北面,所以他身后还有米信为副,这位也是资格老将。
所以寇准接着就问:“米镇抚使安在,不能联系他吗?”
因为军马的事情,赵邦媛和米信接触比较多,只能说都是旧时代出来的迷信形式,可比田重进讨喜多了。
可她这两年也不是白在外的,说:“只怕元城不是敌人首攻之地!米老危险了!”
此言一出,众人大都不解,尤其是一些武将,自认为自己打仗打了半辈子,而邦媛不过是因为阴差阳错和契丹人打了一场千人规模的小仗而已,就算赢了,又有什么可以当成经验的。
他们却忽视了,他们一辈子打的基本上都是内战,属于中原王朝自己内部的事情。而邦媛虽是千人级别的战斗,却是以守方击退了契丹骑兵。并且铸成了京观,震慑契丹使者。
显然曹彬就是毕竟明白的人,道:“贵主何出此言?”
邦媛道:“一来,边境线上虽只有3位节度使驻扎。但有汇报职权的镇抚使、安抚使却有不少。怎么可能到这个时候了。只有尹节度一个来报,那就证明别人要么投降要么被切断了联系。或者在西面契丹兵马无力顾及,而契丹人如果要南下,什么最让他们动心?”
靖康耻告诉赵邦媛,当然是国都,那里有皇帝贵人和国家府藏而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不知道,也都面色沉重,因为他们知道耶律德光入汴的故事。
从北朝开始,汴州就因为水陆要冲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历经隋唐两朝的发展,围绕汴水形成了一个不亚于长安、洛阳的经济区。
正因如此,赵匡胤和前代都选择定都于此,没粮食需要靠水运。所以说,赵光义当年那反对迁都也不全部出于私心,毕竟在全国没有完全统一的情况之下。洛阳的地理位置确实不比开封好。
但开封千好万好就是有一个毛病——无险可守。
后晋末帝惹恼了辽主耶律德光后,被人家打入家门口。各藩镇事不关己,看着耶律德光率领辽兵入主中原。然而这契丹第一位皇帝定都开封之后,只知道纵情享乐。辽兵缺响问题严重,大丞相赵延寿上表请求拨款。
耶律德光直接来了一句:“镔铁之国从没有这个先例,各军如果缺响,那就让他们打草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