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子,勤于纺织有错吗?当然没有!出身皇族,创办善堂收留大宋的鳏寡孤独,不符合圣人之道吗?当然符合!
至于为什么不留在京城,通过永国长公主的话,很多人也意识到,随着议和的推进,杨延辉的事会一直困扰着她,那还不如去外地呢?毕竟她又不是其妹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性子,并不干涉行政。李沆带着虽然也觉得麻烦,但并不是十分抗拒。
只能说,邦媛在几年间让大臣们对公主的容忍度不知不觉间提高了不少。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舜华有自己的人生篇章等待着主人书写。她在荆襄之地组织妇女劳动学习,悟出真正的女子立身之学,并且向种子一样扩散开来时,引发了朝廷严重争论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之后了。
眼下的事情是永国长公主的任命和寇准那边的具体事项,其实以寇老西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之下,根本,不会让辽国占多少便宜。尤其是中央的态度也比较强硬,不会拖他后腿。只是就这么拖着一个宰相也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后续事宜就交给河北东路经略使曹利用。
当然,吕相公妥协了,也没人再纠结定州易州军政交给永国长公主,没见刚宣布散朝之后,新任定州军节度使潘美和此次北伐主帅,现在的枢密使曹彬就争着请永国殿下去府上小聚吗?
谁能想到,仅仅在4年之前,这两个老狐狸还冷眼看着这个小女孩儿和亲叔叔你死我活,拼命抓住澶州这个并不重要的军事基地呢?心里想的都是让自家儿郎娶这个公主划不划算。
而现在,起码在明面上,永国长公主赵邦媛已经是可以和他们同桌吃饭的人物了。
郭守文甚至私下嘀咕道:“论武略,太祖子嗣只有这个最小的像他。”
他这话居然是向太祖皇帝的大女婿,现任右千牛卫大将军王承衍说的。
后者虽然礼法上是邦媛的姐夫,但其实已经50多岁。身穿紫袍幞头,腰间系着鱼袋,不置可否。
但郭守文可不是没话找话,他道:“到底都是他们赵家人的事情。你让郑国长公主服个软。好好的儿子,如今这般有出息,为何不认回来呢?”
他们两家交情到这个份儿上了,他才敢说这句话。何况北伐将来必然会发生,潘美曹彬俱老矣,谁不想进步呢?
王承衍却叹息道:“没这个缘分呀。”他不想认回儿子吗?他当然想。此次王宏来可是直接军功受封静塞军前军统制官,正五品寄禄官。在五代勋贵逐渐衰弱的今天,着实算是一根新秀。可人家打定主意跟着永国长公主混了,亲爹不熟亲妈改嫁,本人表示,现在我也有老婆孩子了,一家人过得很好,不想再给自己找个妈,哪怕这个妈是公主也不行。
单论王宏来自己肯定是没这么大口气的,再说了,造成他身世尴尬的主要责任人就是太祖赵匡胤。他要迁怒,也不应该迁怒到自己这个亲爹头上,这明显就是永国长公主不想他跟自己这些人牵扯太多。
很多文官坐而论道,根本就不明白军队中核心位置有多重要,真有战争时,士卒肯跟随主帅效死。那靠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威望。
而天下除了赵官家天然具有。大宋法统就是永国长公主以皇族之身亲临前线,拥有了这份威望。其他人底像潘美和曹彬这样百战余生才可以。
王宏来本来就受郑国长公主多年打压,一直在外地当着湘军团练,直到遇上永国长公主才时来运转,这个时候要是战队不稳反而自己都要看不起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