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安使劲想了想,回想着她当初替褚翌画的地图,皱眉道:那你干脆从肃州西边继续往西走,那里好像跟苗寨搭界,要是可以就在那里住一阵子。说着,她将手里的荷包递了出去:我这里还有一百四十两银子,正好我们俩一人七十两。
宋震云吃惊,连忙摆手:我不要。
那我就不要你的宅子呢!这点钱还不够买你的地儿呢!
宋震云唯恐随安无家可归,只好接了过来。却是打定主意要给随安留着。他是觉得褚秋水死了之后,他对随安便有了一分责任一样。
随安扶滑着棺木,轻声细语:爹你不要怕,我一定将欺负你的人都弄过来给你赔礼道歉。
一阵暖风席卷进来,随安的头发最近几个月没有打理,都有些毛糙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子
正德六年七月,大梁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派到了肃州,宰相韩远铮在朝上进谏,太子简直就是拿倾国之力在打李程樟,这比当初打東蕃出动的兵力还要多,损失的钱粮还要广。
李程樟负隅顽抗,一面联络了東蕃策应,一面写信给刘倾真,希望其能够帮助在太子面前讲和
褚翌终于等来机会。
李程樟的亲笔信落在了他手里。
几日后太子接到了这封信,兴奋不已。
李程樟在信中不仅表示了臣服之意,还说太子是真龙天子,他不过是泥地里头的虾鱼,若是太子能够亲自带兵,他一定闻风而降
太子其实已经在朝堂上很没有面子了。
这封信简直如一剂强心针,让太子身为皇储的自信又找了回来。
他当即休书一封,命人送给李程樟,表示若是李程樟能投降,他一定保他不死云云
褚翌得知了这封信的内容,却没有掉包,信使顺利的送到了李程樟那里。
太子没有继续等李程樟的回信,他开始整装待发,拨拉朝廷里头能够用的上被他带出去的人手。
褚翌下值的时候不甚惊马跌断了腿。
已经是太子太傅的林先生,不,林太傅在太子身边,也帮着参详。
林太傅现在的自信心一点都不比太子少,这才短短几年,他进了京,又在太子身边站稳了脚跟,虽然现在还有些人腹诽他的出身,对他在当日岭王叛乱时望风而降而不耻,可林太傅正好借机说话,岭王非正统,我不愿意追随乃是符合人伦世情云云。
林太傅的自信还体现在对待褚家的态度上。
他笑着对太子道:举贤不避亲,臣本来想举荐自己的女婿,他当日在华州也是一员猛将,虽说有勇无谋了些,可给太子助一臂之力还是可以的。语气里头很是睥睨。
他决定要出兵,虽然有些人极力反对,可更多的人则努力来到他身边,毛遂自荐。
太子简直觉得天下人心尽归。
褚翌任金吾卫副指挥也不过尽职而已,又兼不会奉承,太子虽然心里想拉拢,看见他那一副冷冰冰的模样也没了意思。
可是不凑巧得很,不过想来以后还有机会的。太子淡淡道。等他收服了李程樟,那时候天下尽归,小小的褚翌照样也要跪在他脚下称臣。
林太傅遂不再说话。
现在奉承太子,他是真心实意的,不比之前在褚太尉处,觉得屈才抱屈。所以太子的话,林太傅都不会反驳。
七月有惊雷,太子要出征,韩远铮在阶前死谏,回家后便卧床不起。
褚太尉想去看他,被褚翌拦住。
太子还是知道韩远铮有忠心的,不过太子觉得韩远铮太过愚忠,不知变通,太子对韩远铮的愧疚之情很快就被另一个消息给取代了。
太子大喜!李程樟在西北的一处粮仓被天降雷火给烧毁了,这正是老天看不过眼,要收服这逆伦之子!
太子等不及了。立即着急人马,命钦天监尽快选定一个离的最近的日子准备出发。
中元节一过,太子率领军队便祭拜了天地,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至此,金吾卫对皇宫几乎形同软禁的把持才算松懈下来。
皇后也才知道太子出兵的消息!
不同于太子的意气风发,皇后大为震惊,她立即召见宰相。
韩远铮听到太子出发的当日就吐血了。
褚太尉这次非要去看他,褚翌淡淡道:父亲,韩大人必死无疑,就算他现在不死,将来得知太子殒命的消息传来,一样要死。
褚太尉怒道:你
不是我,我没有教导他这样,我也没有害他,是他自己转不过弯看不到明主。父亲见了他,不妨问问,今上前头的先帝是嫡还是长?太祖是何人,高祖又是太祖的嫡还是长?
人只有一个父亲,但父亲,却能够有许多儿子。
繁衍的奇妙之处也正在此。
褚太尉是为了褚翌骄傲,可让褚太尉为了褚翌的野心从而将整个褚家陷入危险之地,褚太尉肯定不愿意。
褚翌也不太在意。
皇上在深宫里头闭关,太子又一直瞒着消息,瞒的那么尽心尽力,金吾卫都不用什么大动作,就事半功倍了。
难不成三皇子就一定是明主?
褚翌轻笑:这个我可不敢保证,不过现在目前看来,三皇子比太子好。咱们家又不想造反,在没得选的情况下,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聪明的,这不就是矬子里头拔将军吗?
褚太尉还是想去,褚翌点头:多事之秋,您不如约上几个人一同去劝慰宰相,反正您不要单独同宰相见面。免得世人将宰相之死扣在您的头上。
褚太尉大怒:小崽子翻了天了,老子难道是怕事的人?!
褚太尉也是有了年纪,老得比在战场上还快,见了韩远铮刚问了病情,没等说上几句,韩家下人过来禀报,皇后娘娘有口谕:宰相大人好好将养。
韩远铮面无表情的听了,那下人又继续道:皇后娘娘急召承恩侯进宫,商议监国之事
韩远铮还强自忍着,可哪里忍得住,一口心头血,葬送了他的命。
褚翌觉得韩远铮才是一个纯粹的忠臣,像他,绝对做不到他那样,不过褚翌能理解韩远铮的想法。
正统继位,维护天下大道,皇位只有一个,皇上却不会只有一个儿子,继位的人是嫡子,那么就断绝了其他皇子的非分之想,皇子们便会安分守己,不会为了皇位你争我夺,这样社会就安定了,人人都守着尊卑,不会逾越礼制。
这种想法很好,但架不住太子实在太蠢。
蠢的连平民百姓也不如。
不过偶有时候,褚翌也在想,太子若是生在寻常百姓家,恐怕还没有这般眼高手低,狂妄自大。
所以说太子也有点无辜不是么?
可人谁能终生不受一丝伤害呢?
八月初,太子的先锋军进攻肃州成德镇,成德收复,太子大喜,捷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上京。
太子在成德驻扎,一面准备以成德为突破口,另一面言辞犀利的讨檄逆贼李程樟。
第二百一十四章 伺机而动
八月十五,上京桂花飘香。
八月十六,太子部署兵力,将大军分三路,北路进攻李程樟主力,东路军联合刘倾真围攻李程樟之子所在的西槐,西路军策应北路。
八月二十,北路军先攻破肃州外城,但随即大败。
太子因为重甲上阵,退后逃跑的时候不幸被李程樟活捉。
褚翌接到褚越的来信,笑道:真是不幸啊。他特别想看看太子的表情,也特别想知道太子此刻的心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开心。
尚且不足二十岁的褚翌,经过战乱,经过背叛,隐隐如开了刃的利剑,神情里头露出锋利的光芒。
皇上预定了重阳节出关。
这会儿终于也提前出来了。
褚翌仍旧在床上养着。
褚太尉也病了。
有被韩远铮的结局呕着的意思,另外更深层的,褚太尉是真实的觉得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