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菜摆在地上。
三碗白米饭,一大碗五花肉,还有两个炒青菜。
三父子围坐在一起。
干了一上午的活,顾大兴早就饿得不行,端着饭碗吃得香。
往常只有抢收稻谷的时候,村里人才会争分夺秒,吃喝都是在地里。
他们都是为了不耽误摆摊。
早点把地里的活干好,才能多挣一天的钱。
顾大兴大口扒着饭,稀奇地看向洛云:“嫂子,青山哥没跟你一起?”
“是啊云娘,青山他人呢?”
王嫂子闻言,转头笑看着洛云,眼里有着打趣。
顾青山对自个媳妇,一直像眼珠子似的宝贝着。
自怀孕后,汉子更是和洛云如影如随,嗬护着她的一举一动。
这麽能干又疼媳妇的相公,可是羡煞村里的大小姑娘。
“相公有事去县里了,一会就回来。”
洛云觉得有点脸热,提到汉子,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和几人说一会话。
洛云转头走去自家地里。
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
他们暂时也没买人的打算,便把剩下的十亩田地,租赁了一半出去。
剩下的,安排着孙大海几个耕种。
至于番茄番薯还有果林。
他们在村里请了四个有经验的老农,帮忙照顾打理。
她得空就去巡视,叮嘱注意事项。
第123章 开业
“如今要少浇水,地不干不浇水,适当干旱能促进根向下扎,番茄苗才能生长得壮实。”
地里有两个老农,其中一个叫刘老根,此刻仔细听着洛云的叮嘱。
“等到花初开的时候,要适时给它搭架,然后是去侧枝,就是主茎和叶片之间的生长点。这一步很重要,把它去掉是为了防止植株疯长结果少,这个步骤要持续到结果期。”
“好,我都记住了。”刘老根赞道,“看不出青山媳妇原来这麽会种地!”
不怪刘老根这麽想。
现在的洛云看起来娇嫩白净,娇生惯养的,怎麽看都不像是个会种庄稼的主。
洛云笑道:“刘老伯过奖了,我都是在书上看来的,不过是有样学样,还不知道行不行呢?”
“肯定行的,你看这些小苗长势多好啊!”
刘老根蹲下来,稀罕地打量着眼前嫩绿生机的番茄苗。
这个叫番茄,还有那边叫番薯的。
据说都是从外邦来的新粮食。
亩産比水稻还要高不少。
他们作为庄稼人,听闻这个消息,高兴得这些地是自家种的一样。
这些天一直都很用心去侍弄。
看完番茄,洛云转头又去看了一下番薯地。
回家途中,见到顾青山往这边来,“娘子去巡地了?”
“嗯,準备回去。你呢,事情办得怎麽样?”
顾青山去县里,自然是忙活新店招人开张的事。
“人招得差不多了,厨子,跑堂伙计,打杂的都招到了,还差一个掌柜。”
洛云歪着头,“厨子得重新培训,烤鱼不难,相信只要有经验的都做得来。”
“好,听娘子的。”
——
如此。
又过了半个月。
店铺还没开张。
但人手都招满了,厨子也培训好了。
一切準备就绪。
后天就是开张的日子。
有路过的客人好奇地在店铺前驻足观望。
仰起脖子,能看到一个新做的红木牌匾,金灿灿的字体,上面写着‘一品烤鱼’。
“烤鱼?所以这店是吃鱼的吗?”
“之前这里不是粥铺来着?鱼有啥好吃的?还不如去酒楼。”
“我倒觉得挺新鲜的,粥铺,面铺,包子铺,烤鱼铺倒是第一次听见。
“问题是怎麽个烤法?光吃鱼能饱吗?”
洛云和顾青山从马车下来,听着路人的窃窃私语,走进店铺,两个年轻伙计正在擦窗擦桌子。
新招的掌柜姓唐,见到两人,连忙离开柜台走上前。
“东家,夫人,你们来了。”
洛云点点头:“唐掌柜,把大家都叫到后院来,我有事要说。”
“好的,夫人。”
掌柜,账房,主厨,两个帮厨,还有四个年轻伙计,两个打杂洗菜的婶子。
十一人就位。
洛云站在前面,扫了他们一眼,清清嗓子,“后天就是店铺开张的日子,之前东家给你们说过店里的规章制度。”
“希望大家严格遵守,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放心,只要店铺做起来,我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衆人齐齐高声道:“是,夫人!”
“店里的口号是什麽?”
“不怕困难,刻苦奋斗。”
“有信心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