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是这还不是王朝之间的改朝换代,不过是皇帝家里面自己闹了闹而已,多少有点显着你了。
可是若是作为皇帝的先人,他们又觉得有这样的臣子那是真安心啊。
能为皇帝直接把十族都带走的人,能是什麽坏人吗?
这种迂腐的人真的是越多越好啊!
【不过朱棣诛杀方孝孺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巨大的,后面有个文学家胡适曾经这麽评价:
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
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
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这是我们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而殉道的不少。
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
方孝孺在燕王进入南京后,因拒绝起草即位诏被杀了十族。
当时姚广孝曾劝明成祖给读书人留个种子,明成祖不听,终于把他灭九族,灭十族。
甚至留有方孝孺片纸只字也是有罪的,这是明成祖要毁灭方孝孺的政治思想。
所以以后明朝200年,再没有政治思想家。
我国政治思想在14世纪以前,决不逊于欧洲,但近500年来何以不振,这是由于方孝孺被杀的惨剧所造成的。】
朱棣脸色很难看,虽然他现在也很想杀了方孝孺,但是天幕这麽说之后,他不能这样做了。
因为他不是个昏君,更不是个听不进去劝的昏君!
事实上他平时对姚广孝的建议也多是采纳,如果不是方孝孺那麽咄咄逼人,他哪怕是气急了也不会杀人的。
“陛下,您还是要冷静一些啊。”姚广孝此时站出来道。
“朕知道了。”朱棣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关于方孝孺的事情,我们就说到这里。
无论如何,朱棣在此事之后便成功的登基了。
比起稚嫩偏执的朱允炆,朱棣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他继承了自己父皇的江山,并且将洪武之治成功延伸和发展成了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
朱棣听到这个评价的时候整个人眼睛都亮了。
什麽叫做盛世啊!
那是治世都不能比的!
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做的比自己的父皇朱元璋都要好!
朱棣尾巴都要翘起来了。
朱元璋哼哼一声:“看来老四做的还不错啊……”
朱标第一时间道:“父皇,四弟是有天分的,您不要生他气了。”
朱棣倒是也见好就收:“皇兄,臣弟也只是学习父皇和皇兄罢了。”
父子三人一时间显得十分兄友弟恭起来。
朱标心中有些不确定,但是朱棣此时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父皇这下能看到他了,日后的皇位……
【朱棣登基之后,十分注意社会经济的恢複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而且他是当将领的,知道军人不易,所以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
还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
在中原各地,则是鼓励垦种荒閑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産,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産,保证了赋役征派。
有这些措施,永乐时期“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在永乐三年的时候,全国税粮31133993石,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
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
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到了永乐二十二年间,“税粮总入达691,312,600石,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而且总的趋势是增长的。这是有明一代的颠峰时期。”】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世珍虽然听不懂陈曦到底说了什麽,但是并不妨碍老头开心和骄傲。
【俺们老朱家的皇帝,多好啊!】
陈曦不是很想打击他,不过……
【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奇葩多,可能最好的皇帝就是朱元璋和朱棣这俩了。】
朱世珍:【……】
这个话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个时候说,听起来真让人不舒服啊……
朱元璋也觉得不舒服。
于是他又开始迁怒朱棣了。
“老四,看看你的好后代!”
刚高兴了没一会儿的朱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