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複职务。
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 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
并大赦天下, 除了犯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余罪无大小, 通通赦免。
主打一个跟朱允炆对着干,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赞成。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朱允炆定下的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
比如他在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了。
这部分人肯定不会真心实意的拥护朱棣了。
但是对于自己这边的人, 朱棣也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
永乐元年四月, 再论靖难的功劳, 朱棣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子陈懋等六人为伯。
并广求贤才, 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朱棣:“……”
他那个时候也没考虑那麽多嘛,毕竟对政敌, 那就是要矫枉必须过正的, 不然万一死灰複燃了呢?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朱棣做过一件事, 让天下读书人都为之愤慨的。
那便是杀方孝孺。
在此事上还有个说法是,方孝孺被诛了十族!
方孝孺是当时的大儒, 也是朱元璋亲自给朱允炆找的老师。
可以说他的一言一行,在当时的儒生心中算是标杆一样的存在了。
而且在朱棣进南京城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官员出来迎接他,也就一百来个吧,尚书以上职位的就一个。
所以朱棣的登基诏书,是想让方孝孺来写的。
但是方孝孺十分硬气,表示不给你写,你诛我十族都不给你写!】
【那朱棣这个时候脾气也大着呢。
本来他也委屈,是他一开始就想造反的吗?那不是被朱允炆逼到这个份上的吗?
本来藩王也不是他想要当的,是朱元璋硬封的。
朱允炆削藩就削藩,还非要把自己这帮叔伯亲戚往死路上逼,直接削成庶人,
那不造反等死吗?
方孝孺不是想要诛十族吗?
那就满足你!】
【于是方孝孺的十族:父三族、母二族、妻二族以及学生们便都被朱棣杀了。
洋洋洒洒共杀了八百四十七人。
至此“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不过《明史·方孝孺列传》中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也有873人等字眼,
这种事情也并不能真正下定论。
但在方孝孺死后,其着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
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除了诛十族之外,其他的事情倒是没有什麽大的出入。
姚广孝当时有句话便是:“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不过后人对方孝孺之事倒是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些人觉得,方孝孺是大忠臣,对朱允炆坚贞不二,有骨气有气节,宁死不屈,带着十族死也不屈;
另一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封建王朝内部的改朝换代,甚至都不是两姓之间的改朝换代,方孝孺实在是有点愚忠,尤其是带累了八百多人跟着一起死。
到底是哪种,还是看大家见仁见智了。】
嬴稷笑着问:【那陈姑娘是仁还是智呢?】
陈曦摆摆手:【昭襄王就不必问我这麽尖锐的问题了,这怎麽回答都会有人骂我的。
你就当我只是一个讲述者,没有立场就完了。】
嬴稷倒也没有为难陈曦的意思,哈哈一笑就算过去了,然后道:【要是让寡人来说,寡人自然是不希望有方孝孺这样的臣子的。
我大秦的君上,那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如果非要靠臣子灭十族才能保证地位的稳固,那还不如死了得了。】
嬴稷也是有着自己作为君王的骄傲的,这样被臣子捍卫着都守不住的江山,还不如让出去呢。
【更何况这还是嫡系皇子,有着继承权的。】
不过嬴稷想了想又补充了一下。
如果是之前那个什麽金人蒙古人的来了,还是需要这样的臣子来抵抗一下的。
【不过虽然老夫不太理解他这样的人,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人,大部分君王还是很欣慰的吧。】刘煓打了个哈哈,避免嬴稷说话太难听了。
现在两个老人家倒是合作的很愉快,一点都看不出来是后者的儿子窜了前者后人开辟的王朝了。
其他老祖宗纷纷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身为臣子他们自然觉得方孝孺真的是神经,你自己死就算了还要带着十族跟你一起死,脑子进水莫过于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