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页(1 / 1)

('

但是很可惜……徐皇后还是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男人眼中的完美符号,甚至都没有自己名字可以供后人了解的符号。

而终明一朝,女子的地位也越来越低下。】

说完,陈曦遗憾的叹了口气,

【当然了,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结论。

至于徐皇后本人,可能还挺喜欢这种生活的吧。】

徐皇后:“……”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些什麽,只知道自己是皇家的媳妇,要为皇家考虑,要成为一个完美的皇后。

可是现在听了陈曦的话,她觉得……

自己好像是一个男人眼中合格的皇后,而在女人眼中,好像不一样。

如果是以往的话,徐皇后当然不会去考虑那麽多,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自从天幕出现之后,他们所有人的观念就都不一样了。

她知道,她现在动了的心思,朱棣定然不会理解,甚至还会反对,可是……

徐皇后想,她总要为这世间女子做些什麽吧?

她思考的如此认真,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思考陈曦所说的她的二子和三子的问题了。

*

【徐皇后本人如此优秀,朱棣对徐皇后也算得上是皇帝里面比较好的了。

当然这是以古人的观点看了。

朱棣基本上活到成年的孩子都是徐皇后所生,无论是当时的世子朱高炽还是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没什麽子以母贵的说法。】

嬴稷若有所思道:【那看来,还是朱高炽自己和朱棣的理念不是很合的来。】

【这个原因应该也占大头吧,这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和朱元璋、朱标之间的关系那可大不一样。

朱元璋是恨不得手把手教朱标造反了,朱棣……

在靖难之时,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便收买了朱棣的近侍宦官黄俨,让他在北平守城战前后给朱棣进谗言,称朱高炽亲近朝廷,“将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

当朱棣表示怀疑,并称对朱高煦说:“尔兄素孝,那当有此?”时,

朱高煦落井下石,称“兄诚孝,但在太祖时果与太孙善也。”】

说到这里,陈曦露出个嗤笑的表情,【这也就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了,虽然朱高炽有点毛病,但死的早,多少算是个合格的皇帝,

他的两个弟弟那真是……】

朱棣脸黑了下来。

他之前不是没有猜测过自己的二儿子没有那麽安分,但是被天幕这麽明晃晃的说出来,朱棣还是多少有点脸热。

这不光证明了他确实教子无方,还证明了他眼瞎,居然没有看出来自己儿子的胡说八道。

【虽然朱棣并没有对朱高炽表示出什麽很明显的猜忌,但是他潜藏的对朱高炽的怀疑还是引起了朝廷内方孝孺的注意,

于是其给朱高炽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北平,许以封燕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

别看方孝孺好像是什麽儒家正派人物,但是手段也不是很高级,试图使用反间计来离间朱高炽父子二人的关系,并故意将此事广为张扬。

留守北平的宦官遂将此事火速通知南下河北、山东一带的燕王朱棣,称朱高炽与建文帝通谋,建文帝的使节已到达北平。

正当朱棣将信将疑的时候,朱高炽却派人将未拆封的信件及使臣绑缚朱棣军前,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朱棣的疑虑。

朱棣即位后,以北平为北京,仍命朱高炽镇守。】

【不过在永乐二年,朱棣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

当时朝中一批跟随朱棣征战的武将怀着政治投机的态度,见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对其十分喜爱,

若是朱高煦被立为太子,那麽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

所以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

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下,朱棣对于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有所动摇。

不过朱高炽也并非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人脉。】

【自古以来,太子的人选多半都是立嫡立长立贤这几个标準里面选。

朱高炽本人并没有犯什麽错,相反,他作为燕王世子之时表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亮眼。

仅仅凭借着天子自己的喜好就更换太子的人选,那是昏君的行为。

所以在兵部尚书金忠反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并在朱棣面前“历数古嫡警事”,劝说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好之后,

朱棣又寻求朝臣解缙、黄淮和尹昌隆三人的意见,他们三人都一致支持金忠的看法。

黄淮和尹昌隆都主张“立嫡以长”,当朱棣征求解缙意见时,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 ' ')

最新小说: 梦返千禧年 醉紅塵 AG:心怀荣耀 签到十年我成世界首富了 天边的云望着岸边的雨 穿越之男妻当家 和金手指大佬网恋了 [穿书]抱错金大腿 穿为渣了大佬的小少爷后 穿书之撩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