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曦看了一眼嬴稷,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多少有点激动了,连忙咳嗽一声把话题拉了回来。
【有了皇帝的力保,王振行事便越发大胆了起来。
有一次,太后派王振到内阁询问一项政务,杨士奇还没票拟,王振就先做出决定,
对此杨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议,太后也鞭挞王振,让他向杨士奇谢罪,并警告如再犯就杀无赦。
但也有观点认为,张太后只是警告王振,无意处死他,
“三杨”等本身也不具备压制王振的能力与气魄,因此王振的权势即使在正统前期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真是天大的笑话。】赢子楚都忍不住了,【居然能让一个宦官把主意拿了,皇帝大臣们都是吃干饭的吗?】
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的态度就比较看不起。
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保护不好的人,怎麽能让人觉得他做得了大事呢?
所以赢子楚还是很诧异这大明居然能让宦官这麽往大臣们头上拉屎。
真不怕大臣们甩手不干啊?
朱瞻基:“……”
他知道为什麽天幕这麽看不上他的儿子了,现在这个行为,他也看不上啊!
朱瞻基多少开始动摇了心中的决定,真的非要让这个儿子来继承皇位吗?
换一个可能更好呢?
不过天幕应该还有要说的吧?如果就这麽一点的话,前面还有认太监当皇帝的呢。
在这上面的时候陈曦都没有骂那麽狠,他这个儿子……
到底还做了什麽?
【这个太监是真的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虽然张太皇太后一开始对王振不满,但是在正统四年,王振裁决杨士奇和杨溥之间围绕廖谟杖杀驿丞案的纠纷后,
令太后很满意,从此王振日益膨胀,内阁凡有纠纷,都由他裁决。
此外,王振还不断教唆朱祁镇对大臣采取严厉态度,先后借故惩置了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僚,并处罚了没有及时弹劾的言官。
言官鑒于朱祁镇的态度,也频繁参劾大臣,王振借以立威于群臣。】
【正统六年冬,奉天殿重建工程竣工,
朱祁镇于十一月初一日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并颁诏大赦天下,此举意味着朱祁镇已经实质上亲政了。
翌年五月,朱祁镇举行大婚,册立钱氏为皇后。
同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
这个时候,“三杨”中的杨荣已在两年前去世,另外两杨年事已高,加上失去了作为后盾的太皇太后,也随之失势。
至此,朱祁镇已经是完全乾纲独断,而其所亲信的宦官王振的声势也如日中天,这从他在奉天殿落成宴会上破例出席并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
周公:“???”
谢邀,不想被提起呢。
第218章 第二百一十八个老祖宗很骄傲
【自比周公?】衆人开始好奇了, 【一个太监,做了什麽敢自比周公?】
【大概就是皇帝给他的勇气吧。
当时是正统六年十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建竣工, 朱祁镇在皇宫大摆筵宴,进行庆贺。
按照明朝宫中制度规定, 宦官无论如何也没有资格参加宫宴。
可这时的王振已深得朱祁镇宠信,朱祁镇在宴会上见不到王振,就像少了点什麽似的, 急忙派人前去看望。
王振见了来人,自比周公,大发牢骚说:“周公辅助成王, 为什麽惟独我不可以到宴会上去坐一坐呢?”
使者将王振的话报告了朱祁镇,朱祁镇不但不怪罪,反倒觉得王振受了委屈, 下令打开东华门的中间大门, 让王振进入宫中参加宴会。
王振刚刚来到门外, 宫中百官即向他朝拜,表示欢迎。】
【……】嬴稷长叹一声, 【寡人也自觉听了这麽多皇帝了,但是这位还真是……】
【可能是他们有什麽……我们不知道的……】李昞想方设法的想要解释一下这个状况。
刘煓嘿嘿一笑,老刘家是有些特殊癖好在的。
这点刘煓这个老祖宗很是比较清楚的。
【也说不定是这个太监长得比较好看呢?】刘煓给大家指出了一个新思路。
衆人:【……】
他们嫌弃的看了刘煓一眼。
陈曦咳嗽一声,将已经跑偏了的话题又拉了回来。
【这个时候的朱祁镇对王振宠幸到什麽程度呢?
正统八年六月, 翰林院侍讲刘球借奉天殿鸱吻被雷劈的机会上疏进谏, 其中有“亲政务以总权纲,任贤德以重大臣”的内容,
明显针对王振,遂被王振迫害致死。
正统十年, 锦衣卫卒王永在闹市贴匿名信揭发王振罪恶,被侦破后朱祁镇将其立即淩迟处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