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表的语言〉
某天下午,承办的一起诈欺案临时出现证词争议,几份口供与监视画面的时间点对不上。向仪原本准备重新梳理笔录,还没翻开文件,就听见敲门声。
陈立走进来,神sE冷静,手中递上一份对照表。
「我把店家监视器和被害人口供逐一b对,这三个时间点有连动X。应该不是记错,而是当事人混淆了收据与实际付款时间。」
向仪接过来,眉头轻蹙,快速翻了几页。
表格逻辑清楚、标注得宜,连可能出现异动的备选版本也一并列出,甚至预留了两种证词修正的合理路径。她没说话,只是手指微微一顿。
「你什麽时候整理的?」她语气淡淡,眼睛还停留在文件上。
「昨晚回去後,顺手整理了几个关键点。」他顿了顿,补上一句,「感觉可能会用得上。」
她将卷宗阖上,将他的文件放在最上层,没有多说什麽。
隔天开会时,她乾脆直接以那份架构为基础,重新调整陈述顺序。没人特别留意来源,她也没刻意说明,只在会後资料整理时,平静地交代一句:
「那段时序由陈立提供,整理得不错,记一下。」
那语气仍冷静克制,但对了解她的人而言,这几乎已是罕见的公开认可。
〈写进节奏里的报告〉
那周另一件伪造文书案,资料链条混乱,涉案主T繁多,连几位资深检察官讨论时都略显迟疑。
没人提醒的情况下,陈立自行整理出一份补充报告。四类文书流向,他以表格一一列清,条理分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会议中,他没有主动发言,只将资料交给主持人备查。向仪低头翻阅,视线停在表头结构那一刻,眼神轻微一动。
这不是「努力交差」的笔法,而是经过消化、判断後,试图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人,才会写出的东西。
她没有当场说什麽,资料收好,会议结束如常。
当天下午,她经过茶水间,看到他正拿着保温瓶加水,脚步停了几秒。
「你那份文书案补充报告,我看了。」
他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