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她跟白立夏认识的时候,就是元宵节这天,这天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有纪念意义了,所以必须得在白家村过才行。
顾云溪强行要求,顾修文也只能应了下来,让张妈妈陪着顾云溪一起到白家村过元宵,而他则是怕元宵节人多繁杂,县城这里出什么事儿,便在县城待着。
反正与家人团圆的除夕和新年不同,元宵节原本便是出去玩耍的日子,从大人到孩子都觉得没什么,怎么高兴怎么来。
于是顾云溪和白家的四姐弟,连同白家村的其他孩子,拎着各自做的纸灯笼,这元宵节这天晚上,在村子里头到处闲逛,四处找寻白学文和郝成洲早已准备好的灯笼和灯谜。
白家村的元宵节比别的地方热闹,也吸引了许多周边村的孩童,大人,来白家村这里凑热闹。
元宵节热闹是高兴事儿,白康元和白家村的人自然也就没拦着,不过白康元这里也长了些心眼,只安排更多的人晚上在村子里头来回的巡逻,防止有意外。
孩子们热闹高兴,大人们也不闲着,尤其是未婚的后生,待嫁的姑娘。
元宵节是互相相看的好日子,正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许多人都趁着这个时间,瞧一瞧自己心仪的人。
村子里,村头树边,总能瞧见三三两两,互相相看的年轻男女。
众人见怪不怪,也只是嘿嘿一笑,只当做没看到一般。
外头热闹,苏木蓝让白石堂招呼着孩子们,自己则是去了冯氏家里头。
冯氏是个爱热闹的人,可这会儿月份大了,挺着个大肚子实在不方便,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院子里头坐着,听着外头时不时传来的噼里啪啦的声响,和玩笑声,自己一声又一声地叹息。
才几岁,就叹气叹成这样,快成老太婆了。苏木蓝进了院子,听到冯氏的叹息,便打趣起来。
在瞧见苏木蓝来家里头,冯氏是喜出望外,只赶紧拉了苏木蓝来坐,成天闷在院子里头,身上都要发霉了,可不是要叹气吗?
尤其今儿个是十五,白天的戏不能看,晚上的烟花也不能去瞧,简直要要闷坏人了。
第675章 闹腾
冯氏撇着嘴抱怨了起来。
也不能这么说,金北哥不是一直陪着你呢嘛。苏木蓝抿嘴直笑。
有他还不如没有他陪的。冯氏扯了嘴角,满脸不高兴,他不在家的话还好一些,我在院子里头来回走动走动还没有人管,他在家了倒好,刚走两步就赶紧让我坐下来歇一歇,我又不是泥捏旳,哪儿就一碰就碎了?
是,你可不是泥捏的,你这会儿是最宝贝的,正儿八经捧着怕磕了碰了的宝贝呢。苏木蓝笑道,扶着冯氏坐下来。
冯氏孕期养的好,这会儿人虽然不胖,可肚子长得却是大,顶着心口那,连坐下来时,动作都十分的笨拙。
这几天感觉咋样,心还慌不慌了?
前几天冯氏说稍微动弹一下便觉得有些心慌,白金北吓得不轻,又担心带冯氏去县城看大夫再震动了胎气,便将回春堂的大夫请了来给冯氏看诊。
大夫来瞧了后说没什么大碍,只说胎位有些靠下,让冯氏少走动,多躺着,好好养一养。
冯氏也算是精心养了几日,看气色是比前几日要好许多。
还行,好一些了。冯氏答道,就是得成天躺着,肚子里的小家伙也不安分,成天的闹腾。
正说着话的,苏木蓝便瞧见冯氏的肚子晃动了一下。
甚至十分清晰地瞧见那肚子上鼓起来了一个小小的包一般,而且这一下后也没有停息,反而又在肚子右下侧又动弹了一下。
这般持续了好一会儿后,才算是停了下来。
看吧,闹腾的很。冯氏有些无奈。
估摸着也是听着你在这儿说道人家,心里头不高兴了呢。苏木蓝抿嘴直笑,不过爱闹腾也好,说明身强体健的,生出来后身子骨好,好养活呢。
以现在的医疗水准来说,孩子夭折率极高,孩子能平安养大,便是十分不易。
听苏木蓝这么说,冯氏抿嘴笑了起来,到是盼着这个事儿,不过也担心的很,身子骨这么强健的话,估摸着是个臭小子的多了。
已经有了白永和这个儿子,冯氏也想着儿女双全,再来个女儿,往后既能当祖母,又能当外祖母的,可这会儿看这在肚子里头闹腾的劲儿,冯氏总觉得自己要失望了。
尤其,她这肚子还是尖尖的往前长,估摸着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一想到这个事儿,冯氏就有些郁闷。
得得得,你这还挑剔上了,等孩子出来,我可得跟孩子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才成。苏木蓝打趣起来,不想让我说也行,给我些封口费,我肯定当做没听着这些话。
去你的。冯氏佯装拍了苏木蓝一把。
两个人玩闹成了一团。
白金北给两个人端了茶水过来。
冯氏不适合喝浓茶,白金北准备茶水,是清香可口,滋味清淡的菊花茶,刚好可以解一解因为过年期间吃的过于油腻带来的火气。
怎么没见小翠?苏木蓝见张罗茶水和茶点的是白金北,也不见小翠的身影,有些好奇。
第676章 和心思
冯氏笑道,外头热闹,我让小翠出去玩去了。
到底是小孩子家家的,我看她也想着出去玩闹一番,就干脆先张口让她去了,顺便也去看看有没有和心思的后生。
小翠年岁不小,已是到了该谈婚论嫁旳时候了。
不过因为出身的缘故,像小翠这样的,一般得看主家的意思,看主家愿意什么时候许她成婚。
而像小翠这样,刚被主家买了回来没多久的,一般都会在主家做个几年的活,让主家觉得自己买人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才肯还了奴籍,让其嫁了人。
冯氏宅心仁厚,这方面没有计较太多。
苏木蓝知道她的心思,笑了笑,从自己拿的竹篮里头拿了一些米发糕来,跟冯氏一起吃。
这边,小翠在村子里头看了一会儿的烟火,又跟着白永和,白米豆几个孩子玩了会儿灯笼什么的,后来几个孩子都去白石堂家里头玩皮影戏,小翠便打算先回白金北家里头。
回去路上,瞧见村子里头年轻姑娘和后生三三两两的,她的心思也动了一动。
攥了攥怀里头的做好的鞋子,小翠拎着手中的灯笼,往张家庄去了。
几乎是一路小跑,小翠敲响了张门义家的门。
已经收拾了一番,准备上床睡觉的张门义听到敲门声时,诧异的开门去瞧。
在看到门口站着微微喘息的小翠时,更是讶异万分,小翠姑娘,这个时候,你怎么来了?
我做了双鞋,张大哥试试,看合不合脚?小翠将攥在手中许久的鞋子,塞给了张门义。
根本不等张门义反应过来,小翠便拎着手中的灯笼,往回跑了。
愣在原地的张门义,直到小翠手中的灯笼光都瞧不见时,这才回过神来。
哎
张门义攥着手中的鞋,不知道是该追过去,还是不该追过去。
又愣了半晌后,张门义这才拿着那双鞋,关了大门。
元宵节后,这年便算是彻底过完了。
人们开始像往常一般,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到二月初的时候,曾正业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
在县城里头置办了宅院,将妻儿老小安顿在了那里,自己平日里则是白家村的蘑菇棚这里忙碌。
蘑菇棚里头,又新添的两种种类的蘑菇,作坊里头的蘑菇酱需求量也变得更大了起来,白家村的村民,比往年更加忙碌。
白康元这段时日也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