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这句话之后,电话总算是消停了许多,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和童俊良、张可一起坐着看春晚聊天,这个时候刚刚结束一个舞蹈节目,主持人串场之后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陈颂和童一淮都很熟悉的人。
陈颂有些惊讶,这不是刘哥吗?
出现在舞台上的人正是刘德成,但字幕上显示的名字却不是。
童一淮点点头,解释道:是老刘,他在娱乐圈用的艺名,叫什么刘封。据说是因为他当初是偶像出道,他经纪人觉得他本名太土了,所以就给他取了这么个艺名。
童俊良和张可对刘德成也有印象,张可说道:就是你那个高中同学吧?当初好像和你还有小田关系很好的,后来去混娱乐圈了,现在好像混得挺不错的,都上春晚了。
张可对娱乐圈也没什么兴趣,唯一知道的就是一个明星能上春晚的话,应该就是蛮厉害的了。
倒是童俊良因为公司有时候需要找代言人的缘故,对娱乐圈并非一无所知,小刘这些年混得确实不错,这些年转型好像也蛮顺利的。
张可听到乐了,说起来,当初那个星探,好像也想要一淮去娱乐圈吧。
童一淮:
陪着父母看完春晚,陈颂还要给自己的父母打视频,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亲朋好友的新年祝福也不能忘。
童一淮和他差不多,当然也没忘记在群里发了几个大红包,忙忙碌碌搞完才终于能躺下休息。
之后的几天他们也没能闲着,一方面还得看投递过来的简历,另外一方面还有些亲戚得去走走,比如童一淮外婆家那边。
另外,童院士的几个兄弟姐妹家里的人也过来拜年了,整个假期几乎都花费在了迎来送往之中,即便是对社交不很反感的童一淮和陈颂也很受不了,初五就收拾东西和童院士一起返回幽州市了,同时也没忘记给简历中筛选出来和有特殊推荐的人发面试通知,其中就包括史院长推荐的杨然。
于是回到幽州市之后,只稍微修整了一下,假期的最后两天都花在面试上了,面试的地点选在了京华大学童一淮的办公室。
杨然是个中等身材有点小帅的年轻人,要说有什么特别让人称道的就是,他从小到大运气都很不错。
他是幽州本地人,大学以前学校老师对他的评价总是脑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够认真努力,所以结果高考他也真的没有考好,但运气不错正好够上了明乐大学工程学院的分数线,而正好那一年史院长成为了工程学院的院长。
以前明乐大学的风气是不怎么好的,而史院长成为工程学院的院长之后,致力于改变明乐大学的学风,也却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杨然他们这一届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更是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和待遇。
杨然大概也是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上了大学之后居然开始努力了起来,四年的时间进步非常大,成为了工程学院的佼佼者,每年都能够拿到奖学金,自然也得到了史院长的另眼相看。
史院长自己虽然在科研上成就有限,但他的人脉却很广,正是在史院长的推荐下,杨然考了龙安大学的研究生,跟着研究生和博士时期的导师学习。
只不过对龙安大学这样的名校来说,校内的竞争太激烈了,杨然虽然不至于泯然众人,但确实不算是特别出众的,所以毕业之后的下家就没了着落,他自己也很为此着急。
以前,蓝地研究所这样的地方,杨然是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进去的,直到除夕那天突然接到了史院长的电话,电话里史院长说有一个可以去蓝地研究所的机会,但只是临聘,问他有没有兴趣。
杨然从来没想过这种机会能落到自己的身上,对史院长自然是感激不尽,没兴趣更是不可能的。
那可是蓝地研究所,即便只是临聘,也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进了蓝地研究所,他就有机会结识一些学术圈更高层级的人脉,而且就算开始是临聘,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和研究所签合同。
就算最后真的没能留在研究所,在蓝地研究所带过的履历,拿出去也会给他的求职生涯增加许多机会。
等到杨然知道招人的是陈颂的时候更是激动不已,即便陈颂的名声多半都是数学界的,但是他菲奖得主的身份摆在那里,学术圈谁都不能怠慢他,他要是能够得到陈颂的赏识,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
至于童一淮,只能说,他在学术圈的名声还不够大。
等到杨然再得到史院长让他发简历等面试通知,并且绝对有面试机会的暗示之后,只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是就是高考志愿填了明乐大学。
字斟句酌地改了无数遍简历之后,杨然终于把简历发了出去。
虽然史院长跟他说无论如何他都能有面试的机会,但他也担心如果简历太糟糕,即便有面试的机会陈颂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会好。
简历发出去之后,没等面试通知,他就赶紧带上礼物去史院长家道谢,当然作为史院长曾经的学生他知道史院长的规矩,礼物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是表达作为学生的一番心意。
史院长见到杨然也很高兴,招呼人坐下,笑道:人来就行了,还带东西干什么?怎么,在南边生活自己和老师生疏了?
杨然在明乐大学的时候,作为史院长看重的学生,那也是时常有机会来史院长家吃饭的,后来杨然虽然去了龙安大学,但只要回到幽州市,都不会忘记来看望史院长夫妇,史夫人对他也很熟悉,并且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学生。
听到史院长的话,杨然立即说道:那怎么能呢?只是这大过年的,学生上门给老师送点年礼也是应当的,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我知道老师您不受贵重的礼物。
史夫人看到杨然也很高兴,招呼道:小杨来了!中午留在家里吃饭啊,想吃什么?师母给你做。
杨然立即起身跟史夫人打了声招呼,然后说道:师母您看着做,您做的我都喜欢吃。您不知道啊,南方那边跟我们这儿口味差太多了,我在龙安大学这些年,最怀念的就是师母您的手艺了。
杨然一句话把史夫人哄得眉开眼笑,让师徒两继续说话,自己进了厨房去做饭。
史院长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不得不说杨然的能说会道但是有原则,也是他欣赏杨然的原因之一。
毕竟杨然虽然聪明,但聪明的有限,史院长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将来在科研上的成就肯定也是有限的。
但谁说他们这些搞行政的就没有贡献没有成就呢?
这种想法,也正是史院长愿意给杨然提供这么多帮助的原因之一。
而且,正好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过来回不来,有杨然在哄夫人开心,史院长也乐意。
史夫人进了厨房之后,史院长将杨然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问道:简历发过去了吗?
杨然点头说道:老师,我昨晚就发过去了,改了几十遍生怕有什么错漏,您要不要帮我看看?
史院长摆摆手说道:你都博士毕业了,我还帮你看简历呢?而且发都发过去了,我现在看有什么用,倒是面试你要好好准备。
杨然点头表示明白,又道:老师,您说我该往什么方向努力啊?陈博士喜欢什么样的人?
史院长伸出手指点了点他,说道:我这个后门,你走一次就够了,剩下的就看你的能力了。至于陈博士,他喜欢人品好有能力的人。
杨然苦着脸说道:老师您这样一说,我还真担心起来了,人品我还是有自信的,但能力您也知道,我可不能和那些天之骄子比。
史院长轻轻一笑,说道:反正你实事求是地说就行了,至于能力我倒觉得你这次的机会不小。
杨然靠近史院长,神神秘秘地问道: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