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自己想清楚了,那从明天开始,你不用练缝纫机了,也不用听我讲各种裁缝知识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揽活儿上吧!
许敏又惊又喜,真的?姑,你可太好了,这县里人有钱,做衣服的人多,我保证一天至少揽十件活儿,完不成任务不回家!
许沁笑道,好啊,如果你真能连续一个月每天揽十件活儿,年底我奖励你一件呢子外套!
许敏两眼放光,她早就想要一件呢子衣服了,但呢子料实在太贵,一米布至少要七八块,而且还特别难买,她听一个顾客说,每个月百货商场柜台就进那么点儿货,想要买得托关系呢。
她没钱也没布票,买不了。
真的吗,姑,我喜欢红色,能给我做一件红色的吗?
这孩子转过年也十七了,算是个大姑娘了,穿红的倒也行,不过,许敏肤色略深,红色并不是最优解。
但这个年龄,穿什么都不会难看。
许沁点头,你喜欢红色,可以做红色!
许敏赶紧又说道,我要大领子,收腰身,长度到膝上就可以。
许沁笑道,都可以,不过前提是你要完成任务才行!
许敏倔强的说道,姑姑,我一定会完成的!
许沁问她,那你打算怎么完成啊?
许敏愣了一下,说道,我每天多跑几个地方,现在年底做衣服的很多,只要多跑几个地方,肯定能多揽到活儿。
她这么想,倒也没什么错,。
许沁说道,小敏,我给你提个建议,咱们是在城东,做衣服都是就近原则,你不妨把城东给仔细跑一跑,然后去附近的供销社蹲点,再宣城几天,城东跑完之后,你就可以去其他地方了,城西那边工厂多,每个家属院都要跑一遍,你要是肯下功夫,估计一天十件不成问题!
许敏用力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许敏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每天吃过早饭就出门了,不到天擦黑决不会来。
她第一天只拿回来两块布料,但从第五天开始,就天天拿回来十来块布料了。
很快,许沁和吴婶子做衣服的速度就跟不上了。
一方面,冬天的衣服做起来普遍更费功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缝纫机只有一个,许沁和吴婶子不得不分工,但俩人速度不一样,许沁快,吴婶子慢,存在严重的窝工现象。
许沁不得不考虑扩大规模了。
林东的单位,每年到年底都会发一些大件的供应票,比如自行车票,缝纫机票,录音机票,当然了,不是人人都有的,这是要碰运气的。
一般在机关工作几年,自行车和缝纫机都会逐渐有了,但录影机是个新玩意儿,才时兴没几年,录音机的供应票也十分抢手。
林东运气很好,得了一张录音机票,不过他没有去买录音机,而是跟人事科一个警员换了,换成了缝纫机票。
他拿着供应票,和许沁一起去了一趟百货商店,花了一百八十元,又买了一台崭新的缝纫机。
有了两台缝纫机,窝工的现象大大改善了,但,许沁也更累了,往往她裁好两件衣服的衣片子,她都缝合好了一件,吴婶子才缝了一半。
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次日早上,她先送大国和二强上学,又把三刚和四丽送到公安局的托儿所,然后骑着车子去了城东,但没直接回宅子,而是去了一个亲戚家里。
这家住的房子小多了,小到可以忽略的院子,北屋只有两间,厨房是用泥坯建起来的。
虽然地方小,收拾的倒是挺干净的。
这是许沁的堂叔家里,不过她堂叔一家已经搬到海市了,现在在这儿住着的只有堂叔的妈妈,一个身子骨挺硬朗的老太太。
已经七十多岁了,眼不瞎耳不聋,成天红光满面的。
老太太爱串门,爱凑热闹,许沁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才看到老太太从街口回来了,手里拎着一只白条鸡。
她笑呵呵的说道,小沁来了,你有口福,今儿赶上了,瞧着鸡多肥,等会儿我就大锅炖了,咱们中午就着玉米饼子吃!
许沁问道,三奶奶,您这是从哪买到的鸡啊?
老太太回答,你不知道吧,从咱这里往东走五里地,就是一个村子,叫水王村,这个村里的养殖场可大了,养的鸡特别好,我这不托邻居跟捎了一只回来!
许沁将带来的两包点心放到桌子上,笑着说道,三奶奶,你这人缘真是好,我正有个事儿想麻烦你呢!
许三奶奶的儿子去了海市,女儿嫁到城西很少来,老太太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有些寂寞,最热心帮助人了。
啥事儿啊,只要我老太太能办到的,一定给你办!
许沁说道,三奶奶,我这不是收衣服吗,年底了活儿太多,忙不过来,想托你找个手头利落的裁缝。
许三奶奶一听,立即拍着大腿说道,这不巧了吗,今儿我这肥鸡,是我一个姨表妹给买的,她家闺女,就会做缝纫活!
第二天,许三奶奶介绍的人就来了,是个三十出头的妇女,看着挺利索,穿衣打扮看着也不错。
许沁让她踩缝纫机试了试,真别说,还真挺不错,水平和吴婶子差不多,但人家年轻,手头快,比吴婶子速度可快多了。
有了两个裁缝,许沁专门只负责算尺寸裁衣片子,剩下的一概不管,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第51章 、赚钱养娃
进了腊月, 天气愈发冷了,宁县是有名的雪窝,往往上一场雪还没化干净, 下一场雪又来了,但即便如此,大街小巷摆摊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以前,也就是卖小玩意儿的, 即便卖吃食,也都是卖做好的, 但现在胡同口有了馄饨摊, 一对中年夫妻搭了窝棚就算是店堂了,也不知道从哪儿买到的肉, 他家的菜肉馄饨皮薄馅大, 特别好吃,经常卖到中午就没有了。
除了卖馄饨的,还有卖烧饼包子的,早上还有炸油条的, 弄了一个大铁桶, 里面是熬好的豆浆,一掀开盖子白热气呼呼的往外跑, 大早上不在做饭的,买上几根油条, 再买上俩烧饼,打上一壶豆浆,早饭就解决了, 也就花个几毛钱, 最主要的是, 不用粮票。
城东的宅子,前后都通着大街,来回串着走的人不少,许沁把门口的大红纸改成了铁皮招牌,上面刻着方方正正的五个字:微风裁缝店。
微风是她之前创立的服装品牌之一。
路过的人多了,就会有好奇地人进来看看,因为做的衣服太多,一间西厢房放不下,许敏已经搬到北屋去住了,另一间西厢房做了四面墙的架子,夹子上全是做好的衣服。
冬天的衣服全是大件的,本来就特别占地方。
好奇地人走进来一看,哟,这裁缝长得可正好看,许沁领着去看样衣,架子上外套棉衣呢子大衣样样齐全,每一件都做得特别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肯定就动了心了。
隆冬时节,最适宜的衣服当然是各种样式的棉衣,但很多人选择的还是做呢子大衣。
一来当然是呢子衣服颜值比较高,第二是今年算是暖冬,虽然下雪但也不算太冷,过春节都是七九了。
老话说七九河开,意思是不再上冻了,那就是零度以上了。
穿呢子外套,里面套上厚厚的毛衫,手套围巾帽子全套,倒也冷不着人。
大街上摆摊的人多了,四处揽活儿的裁缝也逐渐多了,许敏以前碰不到同行,现在几乎天天都能碰到同行,有时候为了拉到生意,她干脆把顾客领回来。
凡是领回来的顾客,就没有不来做衣服的。
这种情况下,上门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少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看着衣架子上那一排呢子外套眼馋。
要是有呢子料,我也要做一件这样的大衣,过年穿多好!
这灰色可真洋气,不知道这么好的呢子料子,从哪儿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