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沁说,许敏即便和小郑结婚了,但因为是农村户口,也落不下,等以后有政策了再说。
许大嫂万万没想到,女儿都嫁给北京人了,竟然还落不下户口。
许四嫂心里暗自讥笑许大嫂,小姑子倒也没说错,这人可真是没数,想一步登天了,她说,大嫂,你是不知道,现在农转非可难了,我们单位有些男工找的农村媳妇,好多年都落不下户口,不但大人落不上,小孩都落不上,这还是父母有一方是有工作吃公粮的!
许三嫂也说,可不是的吗,转个户口可难了,何况小沁和妹夫现在都还是学生呢,别说转到北京了,从村里转到县里都不可能,凭啥呢,人家问,爸妈都在村里,孩子在城里开一户,那不成了笑话了?
许大嫂自然听出来了,两个妯娌的话是说给她听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到底是没再提这个事儿。
第二天一早,许三哥许四哥两家都走了,趁着家里没人,许支书问,小沁,你大嫂那人是个没数的,你别往心里去啊,我想问你一句,你想不想在村里招工?
许沁摇头,爸,无论哪个哥哥嫂子,只要不是拖家带口的去,我都欢迎,但我并不想在村里招工。
她的服装厂很快要上一条生产线,的确需要招工,尤其是女工,但她招普通工人也是很挑剔的,现有的一百多名工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女工必须是初中毕业,而且要有一定的缝纫基础才行。
这样的条件,在河东村的年轻姑娘里,找不到。
许支书点点头,现在可不是以前了,哪里都能活人,在村里招工,都是沾亲带故或者本家的,用谁不用谁都不好,那我都给你回绝了?
第97章 、赚钱养娃
许沁点头, 好。
许支书得了闺女的准信儿,立即就对外放出话来了,说服装厂招工的要求是高中毕业, 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缝纫基础。
本来许沁说的是初中毕业,但许支书给升了一级,他是这么考虑的,村里初中毕业的年轻姑娘还真有十来个, 而且缝纫基础这个事儿不好界定。
不少人家都买缝纫机了,大多数妇女都会用。
但闺女那服装厂, 年前他去看了, 那规模可真不小,车间里到处都是缝纫机和锁边机, 工人们干活个个也都很利索。
做出来的衣服他也看了, 可真是漂亮洋气。
许沁说,这里面不少工人都是专业的裁缝。
这里面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不管咋说,她闺女不想在村里招工,那他就把条件说的高高的。
果然, 原先找他说情的人家, 一听到要求那么高,立马也觉得自己不够格了, 不愧是北京的厂子,工人都要求这么有文化!
许支书绷着脸子, 说,咱们县城的棉纺织厂招工,还需要初中毕业了, 北京那是什么地方, 是首都, 那要求还能低了?
他在村里的威信向来特别高,几乎说一不二,村民们也都特别听他的,果然,第二天,再没有上门要求去北京的了。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初六一大早,许沁一家子准备回京了,来的时候车厢里拉了一大堆的年货,走得时候东西也不算少。
吉普车刚走出村口,就被两个人给拦下了。
其中一个是许沁的本家婶子,还有一个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小孩,手里还牵着一个,后背上则是巨大的行李卷。
车一停,这本家婶子和年轻妇女就给她跪下来,只有那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没跪,一脸好奇地看着汽车。
许沁皱着眉头,问,婶子,小青,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本家婶子说,小沁啊,你青妹妹在婆家老挨打,实在是没什么活路了,她以前考上了高中,也会做缝纫活,你就把她带到北京去吧!
年轻妇女羞愧的低着头,一侧脸红肿的可怕,眼角的乌青也还没褪去。
许沁叹了口气,说实话,她做企业不是做慈善,不太愿意招收这样的员工,但,这个许青的确十分可怜。
虽然领导人说了,妇女也能顶半边天,但那是口号,那是为了号召妇女一起参加劳动,干活儿出力的时候要求男女平等,但在其他方面,往往做不到平等,总而言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河东村当然也不例外,就是现在,村里女孩子上学的也普遍少于男孩,许青上面也有四个哥哥,但她和许沁不一样,在家里并不受宠,她那四个哥哥,包括后来娶得四个嫂子,都拿她当丫头使唤。
要不是许青学习好,镇上的初中又给她免了学杂费,她早就辍学了,后来初中毕业她以镇上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
但她四个哥哥嫂子拦着都不让上,又过了两年,在她大嫂的撮合下,和大嫂的娘家侄子结了婚。
那就是个混子,成天喝酒打人,许青每次回娘家,都是带着一身伤。
但四个哥哥都没有给她出头的,外人也不方便插手。
这事儿,还是堂妹许晓梅告诉她的。
许沁犹豫了数秒,说,婶子,小青,地上凉,快起来了,有事儿好好说话。
本家婶子和许青这才站起来了,本家婶子摸了一把泪,说,小沁,婶子这事儿做的不多,但是你不知道,小青嫁的那个人是个混蛋,不逃得远远的,根本不行!
许沁为难的说道,婶子,小青一个人去北京没问题,但她带着两个孩子,都还这么小,怎么工作啊?
许青使劲扯了扯仍然傻站着的大女儿,那小女孩像是终于进入了角色,赶紧说道,我能照顾妹妹,我烧水煮饭都会的!
许沁盯着那小豆丁般的小女孩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她有几岁了,顶多四岁吧,这么小的孩子,去照顾另外一个孩子,这么看玩笑吗,万一磕了碰了怎么办?
本家婶子狠了狠心,说,小沁,小的我留下,我帮她养着,就让大的跟她走吧!说着上前抢过许沁怀里也就一岁大的小孩,转身就走了。
其实作为孩子的姥姥,她是想两个孩子都养在身边的,但即便现在家里不缺吃喝,她也说了不算,别说养两个了,就养这一个小的,老头子和几个儿媳妇还不定怎么跟她闹呢。
许青不放心,说,妈,能行吗?
她爸和她几个哥哥,自从结婚后,每次回来都紧紧盯着她,生怕她从娘家带走了一分钱的东西。
现在她妈擅自做主养她的孩子,指定会挨打。
许青上前要夺孩子,本家婶子没给她,抱着孩子一溜小跑。
跑远了又大声喊,青,娘对不起你,要是当初咬牙让你上学就好了,你放心吧,我指定给你养好这个孩子,你去了北京,好好的干活,好好的挣钱,记住,千万别来信!
许青蹲在地上呜呜的哭,许沁抱起来木呆呆的小姑娘,说,好了,快上车吧!
吉普车本来是五座的,已经没有多余的座位了,林东把后车厢的重新整理了一下,勉强收拾出能坐下一个人的地方。
一直到海市,许青一句话都没说,包括她的孩子也是。
当天晚上,他们在柳市住宿吃饭,找好旅馆,许沁和林东领着孩子们出去吃饭,也叫上了许青,但她坚决不去。
小沁,不用了,我带的干粮,就着热水吃就行了!
第二天中午,终于回到了北京。
很显然许青早就计划好要逃出来了,她手里也带了点钱,让许沁帮着在附近的大杂院里租下了一间房子,因为去服装厂上班太远,孩子没人照顾,她选择了给人做保姆,她再怎么憔悴,到底是年轻小媳妇,手脚麻利,很快就找到了活儿。
东家就是胡同里画家家里,也不用做别的家务,专门洗衣服,画家的妻子是文化局不小的干部,人长得漂亮,穿着打扮也讲究,特别的爱干净,她自己的衣服,必须先要用温水兑洗衣粉洗一遍,然后再用香胰子洗一遍。
这样晒干的衣服,不会有洗衣粉味,而是一种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