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佗抬头望天。他记得历史上秦始皇封禅,还遭遇了一场大暴雨。始皇帝躲到一株大树下避雨,待到雨停后,以这株大树护驾有功,给它赐爵为“五大夫”,后来这颗五大夫树还成了泰山一景。不过此刻天空万里无云,烈阳高照,十分的火辣,毫无一丝下雨的痕迹。“这才对嘛,错开了这么久才封禅,怎么可能还恰遇暴风雨,世界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这奉常摔倒,看来也是偶然。”赵佗摇摇头,不再多想,继续登山之旅。他们的路程还长着呢。一直到了下午时候,封禅的队伍才抵达山顶处。因为正是盛夏时节,哪怕现在已经是到了下午,烈阳依旧当空照,山顶无风的时候,十分的闷热。子婴喘着气道:“终于上山了,此等泰山果真雄奇难爬,怪不得齐鲁之人常以此山为傲。”赵佗笑道:“然也,好歹是天下名山,待到皇帝封禅之后,公子还可好好欣赏一番山景。”说着他招手让郎卫送来两个水囊,分给子婴一个,然后大口喝了起来。众人从早上爬到下午,早已是累成了狗,说话都是喘着气。特别是李斯、隗状这些老臣,一个个满头汗水,两股打颤,坐在地上直喘气。始皇帝倒是气定神闲,毕竟他是坐步辇而登顶,一路累趴了好几批郎卫,自己依旧神采奕奕。他没理身后的臣子,带着同样精神抖擞的胡亥走到山顶边缘,眺望远方。青山连绵不断,仿佛是一头青色的巨龙在蜿蜒爬行,所见之处巍峨壮观,景象十分壮丽,让人看在眼中,不觉心胸开阔。天空上,太阳虽然已有西斜之势,但依旧在释放着它的威力。“胡亥,你看到了什么。”始皇帝询问。胡亥眼珠子一转,说道:“是父皇的天下。”始皇帝呵呵笑道:“你小小年纪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就已经会拍马屁了。”胡亥嘻嘻笑了起来,悄悄回头,看着远处坐在地上喝水的中车府令赵高。赵高见到,也对他报以一个微笑。始皇帝转头再次看向前方的壮阔山景。“朕的天下……”赵佗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若有所思。不一会儿,待到众臣休息完毕,各自整理衣冠后,封禅之礼正式开始。郎卫们先抬上来三个大鼎。然后又将牛、羊、豕三牲抬到鼎中。这叫做三牢。当年秦文公作鄜畤,祭祀白帝就是用的这个礼节。三牢之后,便开始封泰山。所谓封禅,指的是两件事。封,是指在泰山之巅筑坛以祭天。禅,指以梁甫为坛以祭地。两者结合,封天禅地,即为封禅。如今,始皇帝正是要在泰山封土设坛,以祭上天。这位身着袀玄头戴通天冠的皇帝,亲自率领群臣,手握着木铲开始铲土,将那些土堆起来。赵佗注意到,尚书仆射李由在这个活动里干的十分卖力,他抿着嘴巴,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就像是要帮断腿的奉常将他的土一起铲了似得。最后,封土堆成。其广一丈二尺,高九尺。看上去就是一个颇大的土包。始皇帝又命人取来玉牒书,在上面亲笔写下他要对上天说的话。这就是所谓的告命于天。在始皇帝亲笔书写的时候,众臣皆默默垂手侍立,不敢出声,就连一向好动胡亥,也乖巧的低着脑袋。但每个人,都在脑海里想象着始皇帝会在玉牒书里给上天说什么话。“皇帝是在向上天炫耀他所取得的功绩吗?”“还是说想让他的大秦江山永固,传之万世而不绝?”“或者是祈求上天能让他得到长生之法,永远统治这个天下?”赵佗暗暗猜想,十分的好奇。但也仅仅是猜想。因为此书不会被公示,写完后由皇帝亲手埋在封土下,将其封藏隐秘。那是始皇帝作为天子,与“天”的对话,没人能够知道其中的详情。赵佗注意到,始皇帝在玉牒书上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笔顿了一下,竟回头向他和胡亥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他的动作很快,似是随意一瞥,然后便恢复了正常。一直关注着始皇帝的中车府令赵高也看到了这一幕。赵高心中大喜:“皇帝在看胡亥!”另一边,廷尉李斯眉头微皱。众公卿若有所思。只有赵佗清楚,胡亥虽然就站在他旁边,但始皇帝刚才那一瞥看的是他赵佗。当然,这很有可能只是始皇帝随意的一个动作,并不带什么含义。总之待到始皇帝写完玉牒书,并将其埋入封土中后,这场封泰山的仪式就进入了后半段。始皇帝带着群臣,站在封土堆前,开始作揖下拜,以诚心通天。整个封泰山的过程,没有任何意外出现。无云无雨,一切顺利。站在后方的李由看到封泰山之礼顺利完成,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看来奉常之事和我无关,无关呐。”与此同时,由廷尉李斯执笔,众工匠打造的铭功之石也已经立好。“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同样是称颂皇帝功德的石碑。与峄山石刻重点描述皇帝讨灭六国的功绩不同,泰山之石的重点在于皇帝统一天下之后的制定明法,并不懈努力的治理,所谓夙兴夜寐,建设长利,最终在皇帝的统治下,让天下男女礼顺,各遵职事,社会平安稳定。赵佗暗暗惊叹。看来皇帝是已经把思想战正式化了,通过封禅来宣扬秦国天命,立碑刻石以颂扬秦功秦德,两者合一,来给六国的士人洗脑宣传。只是,这样做的用处真的大吗?封泰山的礼仪已经完成,接下来他们只需要前往山上临时修建的行宫住上一夜,等到明天日出后再下山。不过始皇帝并没有马上离去,他再度走到山顶边,眺望远方山景。这一次,他将赵佗唤到了身边。“陛下。”赵佗轻轻出声,站在皇帝的身边,跟着眺望远方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始皇帝开口,问出了刚才他问胡亥的那个问题。赵佗望着泰山下那漫野平阔,山峦起伏的场景。他轻声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始皇帝眉头一挑。赵佗这两句话初听上去有些奇怪,但细思下,这奇怪的两句五言却颇有精妙之处,正合他们如今站在泰山之巅,眺望远方群山所看到的景象和意境。“不错,颇有孟轲所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味道,气势慷慨雄浑,不愧是为朕征伐天下的武功侯。”始皇帝称赞了一声。只是他的眼睛却是看着那天空上的太阳。胡亥说的天下。赵佗所言的一览众山小。他们看到的只是泰山下的地方,而始皇帝一直看的却是苍穹。是那颗在天空中绽放着光芒的太阳。自清晨登山时,看到的朝阳初升。在半山腰时,所见的烈阳当空。以及现在站在山顶,所看到的太阳垂落之景。始皇帝默默望着天空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星体。“赵佗,你说世界上,可有永不落下的太阳?”日不落?赵佗愣了下,抬头看向天空。因为现在是夏天,太阳落山的时间很晚,故而虽然已经到了下午,但那颗太阳依旧拥有强大的威力,让人有些难以直视。但如果注意看,就能看到它已经是明显的呈现西落之势。赵佗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始皇帝这是在将太阳和他自己相比啊。只是现在的始皇帝正当壮年,才四十一岁啊,这时候就在考虑这种问题,是不是想的远了些?赵佗略一思索,回道:“臣闻荀卿言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此乃天地之道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