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启动*
文生的USB在社会爆炸後三天,被媒T完整公开。
内容包含每日施工记录、尺寸对照、语音注解,还有五人讨论时留下的只言片语。
那不是控诉,是留下证据,但证据太完整,让整个建筑T制无从推卸。
三天内:
立法院召开临时会,要求全面检讨「营造分包审查制度」;
建设署下令全面停工荣禾旗下全数建案;
工务所与劳检单位成为箭靶,市民灌爆陈情信箱;
「钢筋门」、「模板杀人」成为社群热搜第一;
舆论疯传一张图——五人在工地拍的背影照,搭上一句:
「我们不是不知道会出事,但我们活不下去。」
这句话,b任何法条更有力地劈进众人心里。
第五天,建设署代表在镜头前首次公开低头致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主持人问他:「为何制度让这种情况长期存在?」
他只说:
「这是业界长久的潜规则……但我们不该再让它有活下去的空间。」
他眼神闪烁,但全台的人都知道,这一次,他们不敢再装没事。
接着两周内,政府紧急推动以下修法草案:
增设「分包商真实审查机制」,不得以「转包」方式逃避责任;
工安规则细则强化,任何灌浆与拆模进度须配合结构工程师实测报告;
预售屋建案材料须公开上网b对原规范与现场纪录;
设立「施工真相平台」,鼓励工人匿名揭露不当指示,受保护;
议场里,终於有立委站出来说:
「这不是一场灾难,是一场。
而那五位工人,让我们知道:
不只是房子需要结构,社会也需要良心做支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段话获得全场起立鼓掌。
但镜头没拍到的是,五副骨灰正在另一头静静躺着,没能看见这一切。
这场制度改革,并非真正洗净世界,
但那一日,终於有人承认:
「不是工人错,是我们让他们只能在错里求生。」
*忘乡牌局|笑话讲完了,轮到我们说话*
忘乡今日无风,四人仍旧坐在老牌桌前,茶水微温,牌声作响。
新闻画面从云端坠落,闪过立委道歉、政府改革、民众泪赞,
然後被灰烬先生一手关掉。
他点烟,烟不烧自己,只燻灵魂。低声说:
「这不是改革,是灾後消毒。」
南词甩出一张八筒,眼尾一挑:
「还灾後呢,人家这叫危机处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群众一哭,立委一跪,媒T一剪辑,就成了励志片。
接下来就是:让我们记得他们的牺牲,勇敢走下去,走去哪?继续Si一批?」
灰烬不语,烟继续燻。
厉时推了一张白板,语气冷得像不关自己的事:
「制度不坏,坏在人喜欢拿制度当避风港。
问他为什麽不说出错?答:上面这样规定。
问他为什麽这样盖?答:标准就是这样写的。
问他为什麽不拒绝?答:我也没办法。」
他停了一秒:
「每个人都说自己没杀人,结果五个人Si了。」
时曜戴着墨镜,明明在夜里,却还怕人看见眼睛里那点真。
他把一张东风推倒:
「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麽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不是社会忘记了这五个人,是他们从来没被记住。
名字念不全,事蹟只剩悲情简报,
到最後,人们记得的,是自己在那篇贴文底下得了几个赞。」
他举杯,自嘲地笑:
「这不是悲剧,是社会自我感动的养分制造机。」
四人静了片刻。
风从忘乡某处吹过,带来一点水泥味,不知从哪一块塌掉的大地飘来。
灰烬先生终於开口:
「你们说吧,这场事,我们要不要记下来?」
南词语气一转:
「可以记,但别记成什麽传奇。
他们不是烈士,他们只是想活着。只是太穷、太老实、太不幸。」
厉时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记得他们为什麽做,因为活下去,b对错重要。」
时曜笑着补一句:
「也记得,他们最後还是Si了。」
四人将手中牌推回中央,形成一圈。
灰烬先生看向他们,低声道:
「捞吧,捞进忘乡居住地。」
这一夜,忘乡不寂静,
因为有五个没有大名的工人,
终於被四个见过真相的灵魂,捞回他们本来的样子。
*【捞魂?时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