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箱的诞生*
垃圾场後面的那一块空地,从来不是谁的。
堆着铁皮、破桌椅、塑胶桶、毁掉的风扇电锅,还有猫狗翻找过的食物袋。
但也就是这里,兰姨陆陆续续捡到了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是冬天的凌晨,哭声被风压得很低。
兰姨顺着声音走过去,看见一个用黑sE垃圾袋裹着的婴儿,身上还残留母N味。
第二个,是夏天傍晚,塞在一个旧洗衣机里,蚊子围着转。
第三个,是放在两张倒塌的桌子之间,被一只流浪狗守着,没人敢靠近。
三个孩子全救了下来,但也让三个nV人一起沉默了很久。
宜芳是第一个开口的:
「我们不能只是捡。那不是方法,那是碰运气。
总有一天会来不及的。」
静秋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们应该给那群妈妈一个选项。
就算她们做不到妈妈,也不该让孩子像垃圾一样被丢着。」
兰姨想了一晚,隔天早上对她们说:
我们做一个箱子吧。放在墙边,贴指引标语,
写清楚:这里会接住你的孩子,不会问你是谁,也不会追你责任。
这不是鼓励,是给没路的人一条不Si的路。」
於是,宜芳用她的存款,又把屋子整修了一次。
静秋负责画图设计箱子的结构,找熟识的木工帮忙。
三人一起讨论防温、防雨、防鼠、防声响泄漏。
安放箱完成那天,她们在垃圾场那条小巷口立了一块小牌子:
【往前10公尺,右转第二户,墙边有个可以安放小宝宝的箱子】
【若你真的没办法抚养他,我们会替你撑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兰姨之家,不问来处,只给未来】
後来那个箱子,真的陆续接住几个孩子。
有些还带着脐带、有些用菜市场的塑胶袋包着、有些身上贴着纸条写:
「请帮他取个名字,他爸爸不要他,我也没能力。」
兰姨每次开箱,都会先说一句:
「你不是垃圾,你是命。」
*孩子们的名字*
「没人为你取名,那我就来取。
不为纪念谁,不为好听,是为了记得你什麽时候来到我身边。」
兰姨总是这样说。
她不是孩子的亲人,不是领养人,也不是什麽社工机构。
她只是捡过几次命之後,明白了一件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能记得,是一种最深的Ai;被命名,是一种最初的认同。」
所以她决定,孩子来的时候,她就给一个名字。
男孩,都姓「叶」,因为她姓叶。
不是表示她是谁的妈妈,而是:
「我这片叶子愿意接你下来,让你别这麽快落地。」
名字里她都加上一个「跃」字。
代表这孩子的命,是一跃而来——从生Si边缘跳过来的。
一月来的,就叫叶一跃;
三月来的,叶三跃;
十二月来的,叶十二跃……
她说:
「他们不是被送来的,是跳过很多夜、很多泪,才跃进我的门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nV孩,她选花来取名。
不是贵气的花,不是园艺书上的品种,
是她心里记得住、当季看到的花。
一月的叫叶梅,春天来的叫叶鹃,夏天的是白合,秋天的叫桂,
还有一个半夜来的婴儿,她就取名叶天星。
「我知道你是晚上偷偷放下的,没留字条,但我看到你睫毛动了一下,就像星星眨眼。」
这些名字,不上户口,不在系统里,
但每一个她都写在墙上的布簿子里,对应哪年哪月哪夜哪种天气。
她说:
「若有一天,哪个妈妈後悔了,要来找回,
我也有话可以对她说,
你走的时候没留名字,但我帮你记住了孩子的样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不是宗教,也不是制度,
只是一个nV人,对无声生命的最基本敬意。
她说:
「名字,是你来到这世界第一个没选择的东西。
但只要在我这里,我就让它成为,你第一次被好好接住的证明。」
这就是兰姨的命名方式。
没有仪式,也没有圣光,
但那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就是一个小生命开始不再漂泊的起点。
*日常开始的那天*
宜芳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兰姨正蹲着帮叶天星绑鞋带,静秋在晒床单,
背景是被孩子们画满彩sE手掌的小墙,和yAn光下转动的塑胶风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打开社群平台,输入了一段文字,
【我们没有申请机构登记,也不接受参访;
不收捐款,不开帐号。
但如果你刚好家里有孩子用不到的衣服、N粉、尿布、玩具、读物,
你可以寄来。
我们会帮它们找到需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