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麦穗,快步走到刘备身边:
“使君您看,天师所赠仙种一穗足足有四十多粒,这放在过往,能有十多粒都算是多的了!更不要说耕种的密度,依我看,说不定还估计少了呢!”
“妙哉!”
农业国家,耕种是头等大事,这样的收获,足以扫清新政推行带来的各种阴霾,刘备接过麦穗,对着刘琰感慨道:
“若使天下皆种此麦,何处还再有饥馑?
“肯定会没有的。”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饥饿的记忆,最多恐怕不过五十年。
吃饭是头等大事,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问候,都不是‘你好’,而是‘你吃了吗?’
刘琰是富裕的一代,她没有关于饥饿的记忆,但仍旧从长辈,教育,过往流传下来的习惯中,明白它的重要性。
“我们现代行善的常识,就是碰到要钱的给饭,碰到要饭的给钱,手脚健全的讨钱讨不到,但求口饭吃,别管是城里还是乡下,敲敲门说一句,那拿出来的主食和菜绝对能让人吃到撑,只要粮食能上去——怎么着都不能让人没饭吃!”
话有些梦幻,若是过往,大家只会觉着是妄谈,可看过后世纪录片,再看看这由沉甸甸麦穗组成的麦田,众人心中都极为激荡。
有这些粮在,天师的话,怎么可能不会化作现实呢!
十亩地很快收割完毕,调过来的人手用扇车快速完成了脱粒,将还未晒干的小麦一一称重。
“三百九十七斤!”
“四百二十九斤!”
“三百九十一斤!”
“四百四十四斤!”
……
…
“平均亩产量是四百一十二斤!”
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被报了上来,众人止不住倒吸冷气,直至最后,不仅平均亩产的定格,官吏和周围干活的农人面上也全是狂喜,熟知农事的徐庶主动开口道:
“这是还没有晒干的麦,含水压重,得减去两成,也就是三百三十现斤,十二石多的产量,比盛年多了四倍有余!”
有个头发斑白的老吏上前两步,张口就说出一串数据:
“一个青壮劳动力,算吃的最多,一月两石,一年也就是二十四石,合六百五十现斤,成女与老人一石半,幼儿更次,而百姓多是五口之家,再算上赋税,最多也就是百石,而今田地增产四倍,一亩就是十二石,十亩土地,就足矣保证全家吃食,如今每户田地能有二十五亩上下,就算是轮耕,那也能吃饱,有结余了!”
“这天下将再无饥寒了!”
“何止!”
去查看收耕过后农田情况的诸葛亮总算走了过来,他眉宇间是遮掩不去的欣悦。
“我看土地损耗不大,只要肥力跟上,便不用轮耕,只需连年更换换作物即可,一年收获更多。”
“接下来还要研究,这是冬麦,七月收获后,还能再种一季作物,届时,一亩地收个六七百斤粮也不成问题!”
这可真是泼天的富贵砸到了头上!
众人都有些难以呼吸,一旁的老农更是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喃喃自语:
“今天太阳也没打西边出来,怎么听着这么像是在做梦啊!”
这梦好像做不完似的。
', ' ')('麦子在收,土豆也被挖了出来,那些个土豆比刘琰记忆中小不少,但最小也比孩童拳头要大,挖起来堆在一起,数量更为骇人。
“平均亩产,九百四十七斤!”
“九百四十七斤?!”
粮食乃国之根本,任何一个势力只要知晓,都会对它投入关注,周瑜也不例外,他算着时日,一听闻开始收割,也不在城中等待消息,直接带着亲卫出城,实地打探。
就是没想到,结果竟然这么骇人!
他忍不住对亲卫再次确认:“你说的话,都是真的?那土豆真有这么多?”
“是真的,大督,都是我亲眼所见,那一亩地的土豆堆起来能有半人高!要是换成粟米,连一个大点的麻袋都装不满呢!”
尸山血海都面不改色的亲卫,此刻脸上全都是震撼,他努力挥着四肢,给周瑜形容自己看到了多少土豆,只是说着说着,又觉得自己好像在说什么胡话。
他停顿片刻,又补充道:
“据农吏说,这些产获下旬就要登在吏报上,数绝对都是真的!”
“我并非怀疑你所言。”
周瑜摇了摇头,有些艰难的开口:
“只是一亩地三十五石的粮收,于刘使君,不,于天下而言……都……”
这个数量太过于超出想象,周瑜思绪有些混乱,话也说不清楚了,他停顿片刻理了理想法,方才继续道:
“以这粮产,他就算是要举荆州之力攻打天下也不必忧虑了,只是……为何能让你打探这么多?”
虽然如今大汉依旧存在,无人敢称王称帝,名义上东吴与刘备只能算两个集团,但实际上,其实跟战国时差不了多少。
而哪个国体,能容得下其他国家的臣子,过来探查自家新良种的量产,推测实力?
是,如今刘使君治下的荆州的确不能用旧事推测,但新粮种这么高的产量随便往外说,是不怕别人来窃吗?
嗯。
他们真的不怕。
听主将问这个,亲卫面上多了几分惋惜:
“据那些农官说,这土豆能做主粮,但不易运输,磕碰几下,外面的皮就会被磨掉,里面也会开始腐烂,也不耐存放,放到潮气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要生芽,人再吃,是有可能被毒死的,不太好做军粮,只适合给百姓短期内救急。”
他叹了口气,又道:“至于那比过往多了三、四倍的稻麦,据说种子是仙种,只能高产这一季,用它结出来的种再种,据说会长得高矮不一,穗大小差别极大,成熟的时间不一致,产量也低……”
其实若是单纯的产量降低,那种植二代仙种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每户增产一二十斤就能给农户带来不少变化的时代,哪怕只增加原产量的一半,也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但高矮不一,成熟不一致这一点,则彻底堵死了周瑜的心思。
植株高矮不一,那高植株必然会争夺矮植株的阳光,若是彻底压过矮植株,让后者枯萎死了还好,但以稻麦的密度,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会矮植株长的弱,又死不了,继续和高植株争夺养分,最后结出来的穗,大都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高矮不一的植株收割起来难度极高,再加上成熟时间也不一致——
那费的力,耗的粮加起来,说不定还没种旧种划算呢!
怪不得这么正大光明直说出来,就是笃定了他们窃不走啊!
周瑜深呼吸,缓缓吐出浊气,道:
“不必再说了,回城,给刘使君送拜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