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府,刘备看着这拜帖,若有所思。
送拜帖的显然不止周瑜一个。
事实上,这段时间过来、留下的各地使臣很多,大多极为友善,甚至主动要献地奉刘备为主。
毕竟已经明摆着打不过了,早点投降,还有点统战价值,能将自己卖个,啊不,能安排个好职位。
虽说这样未来无望称雄争霸,但有个闲职,衣食无忧,自己与子嗣一生安稳肯定能保障的了,而且那些衣食住行上的仙物也有机会享受享受,更不要说还有别处绝对得不到的医疗……算一算,还是很划算的。
但这些人,大多都只是一些小势力的使臣,如曹操,张鲁,刘璋,孙权等人,态度都极为暧昧,不明说反对,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表示,如果这些使臣没有各处了解‘仙物’新政的话,那好像世上不存在他们似的。
如今周瑜主动送上拜帖,那,看起来是想合了。
就不知他能开出怎样的筹码,又是否说服孙权了呢?
刘备手指在案几上敲击,思忖片刻后,同意了此事。
第68章 会谈
“周将军,请随我来。”
州府,文吏带着周瑜在改建后的庭院中穿梭。
这段时间到处都在施工,州府内也不例外,地面铺了水泥,也加了水塔和水管,窗户改成了能够开合的木制玻璃窗,此外还专门加建了能够容纳四百人观看的阶梯会议厅,以及太阳能灯等。
改动虽多,但除了阶梯会议厅外,其它都是在原有的格局下进行变动,改建的容易,整体看上去变化也不大,当然,对享受过这些改动便利的来说,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别的不说,光这玻璃窗一项,屋内就不知比过往亮堂了多少,有它在,也不用敞着门窗,完全可以都关上,那真是一个飞蚊都进不来!
如此一来,大家也不用再忍着熏那呛死人的艾草,更不会被叮咬的到处瘙痒难耐,别提有多舒服了。
仅这一项好处,就足够众人赞不绝口,更不要说其它种种,那可真是比家里还好!
周瑜住过一段医院,对这些设施的便利也有所了解,
他环顾周围,见斑驳沉灰的土墙上,是崭新的玻璃窗与金色合页,水管隐匿在墙下,亮闪闪的水龙头裸露在外,前面还多了一个新砌的水泥水台,上面还有只繁琐的水泥狮头,也不知道是怎么制成的。
这不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东西。
天师拿出来的那些后世物品,都太过于鲜亮,形制也不近相同,放在一起,就像将一首激扬的军乐与古朴的祭音强行拼凑,以至于音不成音,调不成调。
就像是刘备此刻的困境一样。
“周将军请进。”
走到正堂,带路的文吏停步,示意对方单独进入。
周瑜在廊下换履,缓步走了进去,边走边行礼问候道:
“刘使君安好?”
“周督来了。”
刘备手中握着卷书,见周瑜进来,他将书放下,笑着开口道:“不知这些时日下来,周督伤病如何了?”
“劳使君挂念。”
周瑜目光扫过对方所看的书,以及对方轻松的姿态,停顿片刻,道:
“有天师神药,名医华佗诊治,今已经痊愈。”
“哦。”
刘备好像才知道似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反问道:“那周督是准备过来辞行了?”
', ' ')('我要是真走,你会见吗!
这意思,分明就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不说滚蛋。
可如今攻守之势已异,对方给个下马威,又懒得与他兜圈子实属常态。
毕竟去年曹操南下,刘备去江东结盟的时候,他们也将对方晾了数天。
武不如人啊!
周瑜心中轻叹,面上却毫无波澜的开口:
“使君所言正是,在下的确是向您来辞行。”
顺着对方话说的周瑜,打量着刘备的神色,看对方没有任何变化,只能迅速换上一副忧态,又道:
“不过,我见使君有一大忧,想直言相告,可在下身为外人,着实不便开口……”
“哎。”
刘备熟练的接起来对方的场面话:“周督乃大才也,有何不能开口?放心,此言只入你我二人之耳,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既然如此,那我便说了。”
周瑜道:“使君有天师相助,实为天命所归,其推行新政更是一革往日种种弊病,着实不凡,而从荆州一地推行,灵活易调,也是极好的举措,只是这新政虽好,却有一致命弱点,若以此而攻,新政必败!”
周瑜说的斩钉截铁,神色更是果决到了极致,看他的模样,刘备案几下摩挲衣袖的手指也顿了一下。
自古以来,有才之士为了让自己得到君主的后代,都会将自己所能应对的事情说的无比危机,而敌对势力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更是会将危险放大数倍去说。
这也是大家都熟悉的老套路了。
有此在,刘备并不完全信任周瑜这么夸张的说法,但他敢说,肯定是存在这么一个被他发现的危机,而且它也的确足够棘手,至少能让自己付出一定代价去遏制它出现,那——
心中逐渐有了猜测,刘备反问道:
“喔?不知周督可否赐教,这弱点为何?”
周瑜直视着对方,缓缓开口,只吐出了一个字。
“人。”
人?
电光火石间,刘备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双眼瞬间眯了起来!
见对方总算是有了反应,周瑜便明白对方已经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总算掌握主动权的他再次开口道:
“使君觉得如何?”
不如何!
这的确是新政最大的弱点,工业涉及的行业太多,它需要海量的人口去支撑各个环节运转,并让生产出来的商品由一个个人消费掉,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来支撑——
一个完整的工业化至少需要多少人?刘备不知道,毕竟另一个世界的大不列颠发展时不过只有上千万的人口,但它控制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与近四亿的人口,作为原料生产地与倾销地。
史书所载,汉国人口最为鼎盛,也就是桓帝永寿三年时,全国约有一千零六百七十八万户,合计曰五千六百四十八万人,那时还有大量士族豪强所霸占藏匿的徒附,宾客,部曲以及奴仆,按照后世的估计,大概能达到六千五百万的人数,可这依旧不够完整工业化的零头。
当然,当然,他们不急着立刻就达到巅峰时的水准,只要降低婴儿死亡率,又有足够的粮食,那人口必然会迎来个爆发,但前提是以六千五百万的数来说,现在的汉国,谁还知道有多少人?!
荆州各地户籍清点至今,也不过五百七十多万人而已!
这里面肯定还有一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