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种子仓库,宴云河还推进道路建设,有别于传统的徭役模式,他推出之前在王庄修路的管理模式,因此虽然在不停修路,但并未劳民伤财。
之所以说并未伤财,是因为在修路的同时,宴云河也在不停赚取钱财,除赚了不少的玻璃制品外,横空出世的橡胶制品也贡献不少,更有纺织厂等各种工厂的进项。
不少人都说现在的摄政王富可敌国,但邹近同算了一笔账,虽然摄政王手下的人会赚钱,但花费的也多,将将能够维持平衡罢了,这也是邹近同对摄政王改观的原因之一。
他是真的在为国为民做事,几年观察下来,邹近同从未见摄政王因私废公。
他公平公正,但相处下来,却会发现他是一个极为好相处的人,只要你也是认真做事的人。
所以几年下来,原本对摄政王抱有偏见的人,如今大部分已放下成见,朝堂风气都清朗不少,做事的官员多了,效率也提高许多,一部分官员对现状非常满意。
而要达成在朝中说一不二的成就,除了宴云河自身的付出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半年前,宴云河邀请几位大臣观看了一场新武器的表演。
由洛城第一技术学院提供支持,研发出的新武器,被他们命名为「青铜大炮」。
那一日,表演现场如天降神雷,震耳欲聋的轰雷声中,大臣们被震的东倒西歪,帽子掉在地上都顾不得捡,只脸色苍白地看着被炸毁的围墙,烟尘四散之中灰头土脸。
而当天那个状若悠闲的身影也在这些大臣心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正是这一炸,将整个朝堂炸成了以摄政王为中心的整体。
所以,即便最近《真理》在洛城沸沸扬扬,但朝中官员却都表现的极为平静,只因他们早就见识过洛城第一技术学院的厉害,能研发出如此威力的武器,那学院早就不是普通学院能比得上的。
工部尚书祁阳舒在见了青铜大炮之后,终于明白之前宴云河让他看那本书的用意。
若海外的船上真的有这种武器,那富饶却武力落后的大郑岂不就要任人宰割?
每当他想到这个结果就要心神俱颤,若没有摄政王的警醒,就没有他们后续的合作,自然也不会有青铜大炮的产生,如若真有外敌入侵,那自己可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
祁阳舒一方面佩服摄政王的高瞻远瞩,一方面又敬服他的能力,现在在心里已经完全认同摄政王,因此对于摄政王的每一项提议,他都是赞成居多。
宴云河还待再说些什么,外面突然响起「皇上驾到」的通传声,他只得停住话头,和几位大臣一起起身迎接小皇帝。
小皇帝宴君熠大步走了进来,对众人道:众卿免礼。
他直接坐到宴云河旁边,拉了下宴云河的袖摆,不用他多说什么,二人之间相处的默契已经让宴云河明白他的意思。
和同,将先前商讨的记录交给陛下过目。他吩咐杨和同道。
杨和同将记录按页整理好,奉到皇上面前。
上次春闱,杨和同高中状元,如今正是历练的时候,他之前在王庄时和苏墨等几位先生相处了不短的时间,也曾在宴云河手下做过事,宴云河就还是让他先从做会议记录开始,想当初,杨和同在王府也是做记录的。
如今也算「重操旧业」,所以整个记录清晰明了,一看即知小朝会上众人对政事的看法。
宴君熠年纪尚小,宴云河也不让他发表对政事的看法,只不过每次会议都让他在场,耳濡目染之下,对政事也能说上一二。
而这只是宴云河教导宴君熠的一小部分,可以说,在教导宴君熠成为一代明君这方面,宴云河是不遗余力的。
正是因为这点,左右二相和太后也一直坚持履行三年前的契约,在很多事上给予了宴云河支持。
宴君熠本就和自家皇叔亲近,宴云河也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皇帝,所以相处下来,二人之间几乎情同父子,皇上基本是将宴云河当作自己的父亲看待了。
宴君熠一心二用,边看记录边听几个大人的讨论。
就听宴云河道:之前孤已经让人做了调查,今年棉花产量较上年增加百分之三百,其中固然有棉花种子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谷物价格的持续降低。
在做决策之前,先调查数据,这也是摄政王的要求之一,在场众人无人怀疑这份数据,也都知道这份数据必是分散各地的种子仓库负责人统计的。
我们不能等问题出现再想着如何解决,在早期发现隐患就要铲除,税收问题孤今日就说到这里,之后户部统计完今年秋收的具体收成之后,再详细制定明年的税收法,孤希望诸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税收标准。
几人也知道此事重大,还需回去细想,暂时应诺。
见说完了税法,兵部尚书孟柯忙开口道:靖北军传来消息,青铜大炮已完成安装,去年北契遭了雪灾,他们今年必定南下,臣认为大郑已有如此利器在,不如就趁今年解决北契这个大患,以免年年受他们的侵扰。
一直沉默的路之言开口赞同道:前期先试探一下青铜大炮在战阵上的威力,若效果良好,咱们正好乘胜追击,将北契彻底解决。
宴云河手指又敲了两下桌面,众人感觉到震动,都知道这是宴云河沉思时下意识的动作,俱都停了话头,等他发话。
有青铜大炮这个利器,加上骁勇善战的靖北军,孤觉得此战胜率极大,但要彻底解决北契的问题,还是要看战后如何治理北边这块地方。
第77章
◇
教导
孟柯只管兵部事宜,自摄政王宣布不再插手靖北军之后,兵部就全面接管了靖北军。
所以对靖北军中的将领也是知之甚详,他想着靖北军中可有擅长管理地方的官员,或可向摄政王推荐一二。
在见识了青铜大炮的威力之后,孟柯也是迅速在心中倾向摄政王的一员,之前他还觉得跟着左相混大有可为,现在却推翻了过去的想法,只认定摄政王必是那个开疆拓土的人。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路之言已经问道:不知王爷对整治北方有什么章程?
宴云河道:北方牧民向来是中原的心腹大患,究其根本原因,是北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所致,改变气候地理非人力可为,但吾等可以寻找适和当地的发展方向。
邹近同来了兴趣,追问道: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向?
北方以放牧为主,他们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靠天吃饭,那咱们就让他们定下来,使他们保有恒产,有恒产者才有恒心,治理起来才方便。
所以,在北方这块土地上,就推行以养殖为主,种植为辅的生存方式,让他们有种植牧草的土地,先定其心。
邹近同为难道:可是种植什么样的牧草,才能比得上天然的草原呢?更何况,有草原在,他们还如何愿意去种植牧草,多费一番功夫。
宴云河道:这就要配合饲料存储方式,北方冬季酷寒,孤会选择合适的牧草种植,配以先进的青储方法,储存大量的饲料,完全能度过整个冬天,再推广大棚养殖,这样,牲畜完全能够度过严冬。
除此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教化,以洛城第一学院为参考,只教他们简体字就够用,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认同我们的文化。
洛城第一学院和洛城第一技术学院虽只有两字之差,但方向却完全不同,不说别的,只种子仓库里用的人,就都是从第一学院出去的,没有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相应的,技术学院研究出的任何知识,也和第一学院没关系。
但两者也是一脉相承,从第一学院学成的人,完全可以考取技术学院,认真说来,第一学院更像是在为技术学院打基础。
而几年的经验积累,第一学院的教学方式也已非常完善,且有了教学经验,若是由第一学院出人在北方创建学院,那也是完全可行的。
至于选择合适的牧草,他们完全不担心,有摄政王在,他拿出什么样的种子,他们都不会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