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絮絮叨叨半天,才巴巴地闭上眼睛,等待身临空间。
结果这一回,她在睁开眼的时候,眼前根本就没有钢材,还是吃播现场。
这回吃的是奶油板栗南瓜以及沙漠蜜瓜。她得认真地夸,南瓜口感极佳,蜜瓜也是顶尖货色。
但是,空间兄,你到底有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呀?我现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干活养活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你对我事业的支持,石头大棚无土栽培事业,理解否?
可惜不管她怎么唠唠叨叨,空间还是无动于衷,就连她面前的食物都没有更多一些。
田蓝吃完了奶油南瓜和蜜瓜,睁大了眼睛瞪在那里。可惜空间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搞得她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推断失误,所谓的为人民服务,不过是她一厢情愿给空间下的定义。
否则,这么伟大的事业,为什么空间一点表示都没有呢?
她再睁开眼的时候,人还躺在下铺,面前也没出现什么钢材。
田蓝叹了口气,认命地爬起身。她不能依赖空间,她又不是空间的工具人,她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困局。
她出了门,眼睛盯着戈壁滩看。那里已经挖了一个大坑,足足有两亩地大小,大家准备好了盖大棚的。
田蓝抿着嘴巴,眼睛死死盯着石头坑。假如大棚真的盖不起来的话。那有什么办法也能解决戈壁滩的植物生长问题呢?
旁边的坑里堆着的是什么?是土,他们知青跟附近土著居民拿石头换来的土。
田蓝的脑袋飞快的运转,大棚的作用是什么?保温保湿,除了大棚还有其他什么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地膜,小拱棚。对,利用小拱棚种植。
她撒开脚丫子就往前跑。
戴金霞他们刚好出来,见她的样子都吓了一跳,还以为她中邪了。
大家跟在后面追,大喊大叫:田蓝你干什么?回来!
田蓝大喊:我知道要怎么办了,小拱棚,我们可以建造半地下室小拱棚用来保温保湿。
大家没能反应过来她是什么意思,全都茫然地看着她。
田蓝笑容满面,声音不由自主地扬高了半度:你们看我们当初运土过来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让戈壁滩不再飞沙走石?现在,我们在挖掉石头的坑里头填上大约一半的土,保留差不多50厘米的高度,然后利用竹子搭建小型的大棚,也就是小拱棚。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地热以防止夜晚降温太厉害会冻死蔬菜瓜果,另一方面就是太阳可以照进来,增温之外满足蔬果生长做光合作用的需求。
众人眼前一亮,没错啊,山不过来我过去。不造大棚造小拱棚,这样多造一些,蔓延成片。他们不照样可以种菜吗?
但是徐文秀开始担忧:你的小拱棚有多高?豇豆,西红柿黄瓜这些要趴在地上长吗?
田蓝笑了起来,摇头道:不,我不打算种这些,我要种趴在地上长的东西,我专门在这里种瓜,南瓜还有蜜瓜。
她拍拍手,跟大家解释,比起大棚,小拱棚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就是好建好拆。如此一来,当气温上涨,瓜苗长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可以把小拱棚给撤掉。这么做的好处在哪里呢?就是瓜能够充分在自然环境下生长,长出来的瓜更加香甜好吃。
大棚蔬菜,尤其是瓜果类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没味道。
这种没味道,有的说是因为应用了大量化肥,所以生物菌肥可以改善蔬菜的口感;有的认为是大棚内二氧化碳不稳定影响的植物做光合作用;也有的认为是违背了天时,所以肯定比不上原汁原味。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人工的再好也比不上天然。就像再昂贵再营养丰富全面的乳品,也比不上母乳更适合婴幼儿生长需要。
所以,小拱棚相当于利用了大棚和自然生长二者的优势,更加适合戈壁滩上瓜果生长。
我要在戈壁滩上种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防风防沙。这个南瓜蜜瓜都是趴在地上长的,它们的叶子郁郁葱葱,刚好就形成了一大片绿色植被。等到它们的叶子长成片,气温也上去的时候,我们再把拱棚撤掉,那它们扎根的土壤,也不容易被风吹跑了。等到雨季来临,我们把瓜给收了,就可以种植油莎豆。接着,再在坑旁挖坑,继续下一波的小拱棚。这样渐渐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这一大片的戈壁滩就能被彻底改造出来。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再努力眨巴两下眼睛才回过神来,嘿!好像真可以这样哎。
天啦,还能这样!
农二代和卫兵们起床晚一些,他们打着呵欠,揉着眼睛出门时。看见这群知青兴高采烈的模样,顿时没好气:挖坑挖坑要挖到什么时候啊?挖坑把自己给埋了吗?
知青们都懒得跟他们一般见识了,直接怼回头:挖坑干啥?挖坑种瓜呗,瓜果不跟粮食争气,蔬菜不和粮食争地,我们戈壁滩也是瓜果香。
农二代和女卫兵们都瞠目结舌,不明白这群人为什么疯到现在就没见好的意思。
田蓝拎着自己的黄挎包出来,一点儿也不客气地催促他们动作快点:吃过饭就去挖坑,我们要盖小拱棚。三月份,种子就得种下去了。
她都懒得跟这帮人生气了,因为她现在心情美滋滋。
这个空间同志,真是傲娇。知道它不声不吭的,干了些啥吗?它居然悄悄地往挎包里塞了一堆种子。
田蓝明明记得自己昨晚没有在空间里看到什么种子,那这些明显是瓜子的种子究竟从何而来?
难道是因为她昨晚吃了南瓜和蜜瓜吗?
天哪!她的身体居然变成了容器,可以这样带东西出来了。那未免也太神奇了些。
那个,空间大佬,咱们可以商量一下不?下回咱就带高产的稻子麦子这些成不?好歹也让粮食产量翻个几番啊。
第35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既然1967年都没有春节假期,那么大家伙儿当然更没有歇一歇再盖小拱棚的道理。
趁着戈壁滩上的春风来得更猛烈之前,赶紧多盖几座小拱棚吧。
不得不说, 这小拱棚的建设可比大棚简单多了。挖个坑,填上土, 插了竹条,覆盖塑料膜,一个可以种植瓜苗的小拱棚就成型了。
别看这玩意儿简陋,瞧着不起眼, 搭配上地膜覆盖技术,它愣是在呼啸的西北风中孕育出了绿莹莹的瓜苗。
农场二代们一开始是被逼着劳动, 满肚子怨气。
结果某一天早上, 他们无意间看见知青下棚调整滴灌, 眼睛就那么一瞥,然后一群自诩土著的农场二代就集体傻眼。
妈呀,真种出来, 戈壁滩上居然种出的瓜苗。
这话听上去有点蠢。毕竟那么多大棚摆在那里, 你们一天天吃的蔬菜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没长眼睛瞧啊。
但是, 那不一样。
大棚太大了,走进去,无论是毛竹滴灌管, 还是石头培养基, 瞧着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因为太过于神奇, 以至于它们自成小世界, 似乎跟戈壁滩脱离了关系。
这小拱棚不一样啊, 你站在外面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土里真冒出瓜苗了。
老天爷哎, 假如真跟下乡知青说的那样,这一片全都盖上小拱棚种瓜,那以后戈壁滩会不会直接消失掉啊?
一想到这事,生于斯长于斯的军垦二代们就待在原地,连话都不会说了。
这,这也太tmd不可思议了吧。
田蓝趁机刺激这帮家伙:怎么样?你们不是土生土长的宁甘人吗?你们没做到的事情,我们这些外来户做到了。现在承认了吧?你们就是比不上我们。
卧槽!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农场二代们直接跳脚,一蹦三尺高地大吼大叫:有什么了不起呀?有本事大家拉出来比,我们厉害的地方多了去。
田蓝摸摸鼻子,声音慢悠悠,嫌弃的不得了:你们会啥呀?打架打不过,干活干不过,比谁饭量大吗?
农场二代们气到要原地爆.炸。有什么了不起呀?等着。大家就比挖坑盖拱棚,他们不过是一开始做这事手上生疏而已,真正上了手,肯定是他们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