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全部人无言,好像是有点道理,逻辑上也说得通。
苏宇见无人反驳又对乾渊皇帝说道父皇,我国有五百多个县,有大有小,平均每一个县,保守估计收一千两,五百个县就有五百万两白银,有了这些银钱,国家财政得以缓解,以后就不必在加农业税了,甚至连其他杂税都不用加了。
父皇,儿臣认为可以收这个纳妾税。太子出声道。
陛下,刚才益王殿下一言有理有据,老臣认为可以收纳妾税。太子一派的官员出声道。
老臣,认为可以收。户部尚书出声道。
臣附议。刑部尚书也出声道。
苏宇有些惊讶,这刑部尚书可是中间派,居然也愿意表态。
嗯,朕同意益王所奏,从下个月开始全国收取纳妾税。乾渊皇帝想了许久高声道。
父皇英明。苏宇真心高呼。
陛下英明。百官也齐声高呼。
益王这件事既然是你提的,就由你去做吧。乾渊皇帝又道。
苏宇拱手道谢父皇信任,只是儿臣对税法之事一窍不通,国家税法又是重中之重,儿臣实在难当重任。
儿臣曾经看过一本番邦书籍,讲的是一个国家的变法之事,里面的条例无一不是为国为民,可结果却是伤国伤名,讲得是有一个名叫宋国的国家
苏宇讲起了王安石变法。
全部人都听得入迷,为里面国家的改革措施兴奋,赞同,可失败的结果却让人难以接受。
每一条都是好办法,都是为国为民,可结果却是让一个国家更加衰落,让百姓更加困苦。
苏宇道失败的原因很多,儿臣之所以说这个,是希望我们这次收纳妾税杜绝此类错误,因为一些原因让利国利民的条例演变成伤国伤民的条例。
益王,你那本番邦书叫什么书?乾渊皇帝出声问道。
父皇这本书是儿臣无意中得的,我们乾渊国没有。
益王你准备一下,把这本书复制一批,朕要让天下官员都学习,杜绝以后朕的法令也如此演变。
是,父皇。
至于纳妾税,李侍朗这件事就由你做吧。
是陛下。一个年轻清秀的官员站出拱手道。
苏宇看了看这个官员,听说是一个正直,很受乾渊皇帝看中的人。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有奏。苏宇趁热打铁说道。
益王,有何事?乾渊皇帝微笑道。
父皇儿臣,是有关于降低孩子夭折和女子难产的问题。
全部人震惊而又认真看向苏宇
这可是千古难解决的问题!
孩子早夭的比例可不低,女子生孩子更是犹如进鬼门关,如果真能解决这个问题,益王必定名垂青史,成为圣人般的人物。
第一百二十章
乾渊皇帝也是一震。
苏宇继续说道孩子早夭和女子难产死亡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身体的基础未打好,只要把身体基础打好,孩子早夭和女子难产死亡一定会大幅度降低。
那如何打好身体基础?乾渊皇帝脱口问道。
苏宇拱手高声道提高成婚年龄,男女十八岁后方可成婚。
这
这
整个朝堂顿时议论纷纷。
乾渊皇帝微微皱眉。
肃静,肃静。大殿公公喝道。
安静下来后,苏宇朗声道诸位大人先别急着反对,本王不是提议国家增高成婚年龄,只是把男女宜十八岁成婚的事实真相告诉大家而已,什么时候成婚,还是由大家自己做主。
有反对者,听到这话,也不好出声了。
苏宇继续道父皇,儿臣经过多方调查,询问数百位名医,看遍医书,得出只要成婚年龄提高至十八岁,女子难产死亡会大大降低,孩子早夭也会大大降低,太医院秦院判也同意这个观点。
秦院判,秦太医,乾渊第一太医,当今名医,医名遍天下。
全部人又是一震,连秦院判都同意这个观点,他们就不得不重视了。
父皇,儿臣请奏,让秦院判来朝堂为百官讲讲这其中的原由,就当给大家讲讲医学知识了。苏宇微笑道。
让医学权威讲,更有说服力。
嗯,准奏,传秦院判。乾渊国皇帝随即点头。
传秦院判。大殿太监随即唱吟道。
秦院判早以在大殿不远处侯着,听到太监的传唤,正了正身子,大步向朝堂而去。
他要向天下人说出,过早成婚的坏处,甚至慢慢改变,这一根深蒂固的陋习。
医者本应悬壶济世,造福世人,从古至今,许多医者都知道过早成婚的坏处,也想改变这一陋习,可却苦于医者无政治势力,更无有心人支持,当今益王和太子仁德,愿意支持,他身位医者自然当仁不让。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秦院判跪下行礼道,虽然已年过六十,声音依据洪亮。
秦院判,平身,朕听益王所说,只要提高男女的成婚年龄至十八岁,女子难产死亡率和孩子早夭率都会大大降低,可有此事?
秦院判拱手朗声道回陛下确有此事。
哦?这是为何?
全部人都认真向秦院判看去。
回陛下,男子和女子宜十八岁成婚,医书上早有记载。说着秦院判从怀中拿出了几本医书,然后双手捧着书。
乾渊皇帝示意小太监呈上来。
秦院判继续道男女十八岁以上,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才生长完好,身体基础才算是打好。
这样生出的孩子基础也才会好,女子生产就不容易难产,就如同用成材的木材做家具,才能经受住冲击。
十八岁以下生孩子不是不可,但在夫妻双方,身体未打好基础的情况下生孩子,生出的孩子必定基础也未打好,出生孩子,以后面对疾病更是难以抵抗,就如同用未成材的木材做的家具,一但经受强压,必定容易损坏,同理,女子在身体未打好基础的情况下生孩子,自然容易难产死亡。
乾渊皇帝点点头,这其中的意思他听懂了。
秦太医又道诸位大人,你们仔细想想,你们的头子是不是比十八岁以后的孩子容易早夭,即使没有早夭,他们的身体就是比十八岁以后出生孩子的身体差,这就是身体未打好基础的原因。
百官沉思,纷纷回忆,整个朝堂更加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