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诸位大人可想过,母亲哺育自己的孩子本是天道,可为什么这么多家庭要乳母,去哺育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她们身体尚未成长,才无法哺育自己的孩子的。
古人十四岁成婚,三年一定要生出孩子,可一个十七岁左右的女人,怎么可能有奶水,喂养孩子呢?
基础是一切事物长久的必要条件,房子没有坚实的基础,容易崩塌,河堤没有坚硬的基础,容易溃败,而对于人没有坚实的基础,则女子容易难产而死,出生孩子容易早夭。
秦院判,既然十八岁以后成婚的好处这么多,医书上又有记载,为什么这个观点没有流传下来?有官员质疑道。
秦太医不急不缓道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岂是那么容易改变,医者只是医者,毫无势力,又如何改变?而且古往那些医者又无充分的证据,又如何说服于世人?
哦?秦院判现在有充分的证据了?
自然有,这是微臣在益王殿下的帮助下,分别调查一万名女子,在十八岁前后难产死亡率的对比数,和女子十八岁前后生出孩子早夭对比数,这里可以明显看出,只要十八岁以后成婚,女子难产死亡和孩子早夭会大大降低。秦太医说着拿出了一份奏章。
乾渊皇帝,示意小太监呈上来。
小太监呈给乾渊皇帝,乾渊皇帝仔细看了起来。
陛下仁德,微臣请奏,将这一正确的观点公布天下,让天下百姓知晓,让百姓自己选择什么时候成婚。秦院判拱手道。
儿臣也请奏将这一观点公布天下,让天下百姓知晓,让百姓自己选择什么时候成婚。苏宇拱手道。
没有人反对,也没有理由反对,因为苏宇的请求只是传播为民的医学观点。
乾渊皇帝没有说话,他清楚的知道这一观点会对乾渊国的人口政策产生影响。
苏宇继续道父皇仁德,爱民如子,想必一定不愿意,因为此等原因有女子难产而死和孩子早夭。
今把此观点公布天下,让百姓自由选择,显示父皇仁德,而百姓们思想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根本无多少人愿意执行此观点,所以不会对我们国家的人口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但过个几十年之后,儿臣相信天下的人都会执行这一观点,到那时就不必顾及人口政策了,而这一条观点必定,惠及万世千载的百姓,避免不计其数的死亡。
的确,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是男女宜十八岁成婚的观点传播出去,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
但苏宇的策略不在于此,他要做的事,自上而下,让百姓认同并相信这一观点,等到合适的时机,规定男女双方十八岁方可领婚书,这样一来就不会引起反对了,规定也能执行下去。
总之对于古人要慢慢改变,切不可操之过急,不然非但不能成功,连自身都会受到牵连。
第一百二十一章
父皇,儿臣认为益王说得有理,既使我们把这一正确的医学观点传播出去,普通百姓也不可能立即接受,最起码也得几十年的时间,百姓们才能慢慢执行这一观点,如此一来,对人口也不会产生多少不好的影响,相反女子难产死亡率降低和孩子早夭降低还会给未来增加人口。太子站出来拱手道。
嗯。乾渊皇帝点了一下头。
臣附议,陛下,此观点是真正的为民,不为一世之民,而是为万世之民。太子一派的官员站出拱手道。
臣亦附议,传播此观点,更体现陛下是千古第一仁君,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的身体考虑。又有太子一派官员站出拱手道。
有人没表态,但却无人反对,因为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乾渊皇帝沉思,想了许久,慢慢道天下百姓都知晓,女子生产犹如进鬼门关,自己的孩子容易早夭,并切身体会且深受其害。然而百姓们不知其中的真正原由,今天我们既然找到了这个真正原由,我们就应该并有责任传播下去,让天下百姓知晓,让天下百姓自由决断何时成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今准益王所奏,传播此等为民观点,慢慢改变百姓成婚年龄,减少伤亡,朕希望有一天,天下无难产而死的女子,更无早夭的孩子。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苏宇,太子,秦太医真心高呼道。
百官也随即附和陛下英明。
乾渊皇帝心情愉悦益王既然这件事是你提的,就由你去办吧。
是,父皇。苏宇自然是当仁不让。
益王准备如何传播,现在心中可有想法?
苏宇拱手道父皇,儿臣认为传播此观点必须自上而下,先让天下读书人知晓,然后在慢慢的影响天下普通百姓。
乾渊皇帝点点头。
苏宇继续道所以儿臣针对这方面,想出来以下几个办法。
一,凡官学考试的试卷都要在试卷的最下头,写上这一问题为什么提高成婚年龄至十八岁可以大大降低女子难产死亡率和孩子早夭率?当然必须注明此题在十年之内不计入考试评判,如此一来,天下学子一定会去了解这个医学观点,并慢慢认同。
假话说一千遍都会成为真话,何况还是这种必须深深记在脑子里的真话呢。
其实苏宇这个办法的原理和前世国家推广学英语是一样的,如何让这个国家学生大面积学英语呢,直接把英语加入高考即可。
二,以后新出的女德女戒的书籍,必须印上女子宜十八岁成婚,不宜十八岁以下成婚。如此一来,天下女子也必定会去了解这个医学观点。
古代女子,但凡有点家财的都会学习女德女戒,把这个观点印在这类书上,是让女子了解此观点的最好途径。
三,凡新出的杂书话本,里面的人物成婚必须改到十八岁后。
把故事人物成婚年龄改到十八岁,不会太影响故事的发展,相反可潜移默化影响读者的思想,让他们觉得男女十八岁成婚很正常。
四,请秦院判写一本有关此医学观点的书籍,售卖天下,为此观点提供权威的学术证明。
父皇,儿臣认为只要坚持并宣导好,一定能慢慢提高男女的成婚年龄。
其实苏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说,就是把领婚书年龄提高至十八岁,如此一来,百姓们就不得不十八岁成婚。
有的事,靠人的思想觉悟是不可能大面积推开的,必须国家强制执行,百姓们才会慢慢的这样做,这一点前世早就验证了。
不过这个办法,现在提不现实,一定要等合适时机提,最起码也得二十年后。
好。乾渊皇帝激动道,一脸欣赏看着苏宇,心中都有点拍案叫绝了。
百官们大都一脸复杂看着苏宇能想出此等妙法,这个王爷简直是百年难遇的经世之才,太子的地位一定会更加稳固的。
不花一文一两,不动用国家任何官吏,不强迫任何一个百姓意愿,就可把这个医学观点传播出去,而且是全国大范围的快速传播,可以想象,不出一年,此观点必定会天下识文者皆知,在慢慢的接受。
众爱卿可有意见?乾渊皇帝习惯性问道。
没有人反对,也没有理由反对,因为苏宇的办法不会花国家的一分钱,几乎没动用国家的任何资源。
好,益王就按你提出的四点去办吧,让百姓们尽快知晓。乾渊皇帝微笑道。
是,父皇。
乾渊皇帝微笑看着苏宇益王,朕一直想建一座新月坛,你可有什么办法?
乾渊皇帝一直想建新月坛,可惜百官们大都不同意,说什么劳民伤财,国库空虚。
他也不是非建不可,却也还是个念想,他觉得苏宇挺有办法的,就想着看看苏宇能不能另辟蹊径说服百官。
要是平时,苏宇一定会委婉的表达不同意,可今天乾渊皇帝做了件这么好的事,是应该奖励奖励的。
不就是想修建个古代祭祀用的月坛吗?对于古代皇帝,人之常情,应该满足。
苏宇拱手道建新月坛,利国利民,儿臣建议建。
益王此言差矣,建月坛自古就是劳民伤财,何谈利国利民?有言官立即站出来道。
如今国库空虚,哪有闲钱修新月坛,不如晚些年建。又有官员站出来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