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北方气国、丹国联手来袭,十日之内,连破十六州。
朝野震动,武将纷纷上言请战,帝皇赵义也有此意,只是文官却是要以礼服人。
“诵人之躯,何其金贵?以我诵国之富饶,何须与蛮子较勇?不若许以一些金银,劝其退兵”。
于是,在文官们的逼迫之下,签订了岁银之约,约定每年向气国、丹国奉银千万,换来不得南下犯诵。
同时气国、丹国称诵国为兄,以弟自称。
文官们纷纷以此津津乐道,自以为荣。
赵义一气之下,竟气出大病,一躺就是四个月,危危可矣。
“唤太子过来……”赵义躺在龙床上,气息宛如风中残烛,随时可灭。
大太监赵低带来太子赵光后,悄然退下。
“父皇”。赵光嚎啕大哭。
赵义身体有恙,三十多才有的太子,如今赵光还不到七岁。
“太子……”赵义费力地抬起手,轻抚着他的脑袋,心中悲凉。
以后,只怕我赵廷没了……
大诵或许还会在,却不再是赵家人的大诵。
那些文官!
想到那些文官,帝皇心头大恨!
他承认自己不是个好帝皇,但他能怎么办?
从半部圣言治天下,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帝皇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