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瑜听完吕蒙的所有说辞,停顿了很长的时间。吕蒙的想法,你不能说他想的不对,只是想的有些简单。一旦让出荆北,那么江东进攻荆州的意义何在?!再一个,坐看刘备曹操在荆北大战,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但问题是,这样主动权就不在自己的手里了……万一曹操和刘备罢战修好,咱们冒着破坏盟约的风险,就只为拿下荆南的两个郡么?!周瑜本想再说点什么,但又想想孙权刚刚的表态,以及张昭的拂袖而去……想了好一会儿,才对孙权拱了拱手,不再说话。张昭已经是表达了自己不满的态度走人了,自己要是再反对到底,那就太不给孙权面子了。而且吕蒙这个人也不是异想天开,已经把进退的方法都想到了……虽然他想的跟自己不太一样。说实话,即使是周瑜自己的谋划,也是需要偷袭荆州的,只不过是想把时间尽量往后拖延,给江东争取更大的利益而已,并不能完全避免曹刘夹攻的风险。只是周瑜觉得,把关羽放在自己前面,可以吸引曹操的火力,不解决关羽,曹操未必敢南下进攻襄阳,而成都刘备方面,自己也可以想办法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逼迫刘备默认现状,保存孙刘联盟。而吕蒙是选择翻脸死守,大不了退守江东,把水搅浑,然后坐收渔翁之利而已。曹操家大业大,大概率刘备会打不过,那么最后还得求到江东头上来,到时候孙刘联盟自然也会再次成立,荆州也不是没有机会可以失而复得。这样,倒也是一种避免江东两面受敌的方法。就是……感觉有点费事儿。但反过来想想,当初建立孙刘联盟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有现在的复杂局面,而且江东如果要北上争夺天下,不经历这样复杂的局面,也是不能长久的。孙刘联盟,终究是一时之盟,注定不可能长久……这一点,不仅江东是这么认为的,刘备方面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吧。再加上……现在孙权的态度,是站在吕蒙一边的。大概孙权是见到刘备发展越来越顺利,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没有那个耐心等下去了吧。现在的孙权,已经不是赤壁之战时候的孙权了,还能不能听得进去逆耳之言,已经是未知了……不然他刚刚也不会放任张昭的离开。因此,周瑜想来想去,决定还是算了吧。既然你吕蒙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那么……就去干吧。等到吕蒙真的打下了荆州,刘备只有一个益州在手,双方实力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说不定到那个时候,通过政治手段,也不是没有寻求和解的可能。嗯……回头还得去找一下张昭,毕竟这种政治手段的事儿,没有人比他更加擅长。得先做好准备,不然到时候省的来不及。周瑜不再反对,而孙权早就已经决定了,吕蒙的计划也获得了周瑜的认可,那还需要讨论啥,开始准备吧。吕蒙打算暂时留在建业,整理出征的军队,而陆口方面,不能不安排人防守。起码得看起来像这么回事儿,不能引起南郡方面和关羽的警觉。所以吕蒙向孙权推荐江东世家出身的陆逊,代替自己,出任陆口守将。孙权微微的有些皱眉,对这个人选有些不太满意。虽然在文官里,孙权是启用了不少的江东世家的人,但对于军权,孙权看的不是一般的牢,而且孙权也知道,只有淮泗集团的人掌握军权,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江东是世兵制,各大世家手里掌握的士兵已经不少了,如果再让他们掌握自己所属的那些士兵,那这个江东姓什么,可就真的不好说了。而陆逊这个人,是吴中四大世家之一,陆家的人。虽然呢,孙权本人跟陆逊的交情不错,两个人很聊得来,而且孙权还把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两人算是亲戚关系。但是吧,在权利这个东西面前,孙权本能的有些抗拒让江东世家的人掌握自家的军权。可吕蒙依然是力荐,因为他觉得,陆逊这个人,虽然是江东世家的人,但他本人似乎对世家的做派也不满意,在陆家也没有多少话语权,算半个圈外人。再加上陆逊本人跟孙权的私交很好,能力又强,还名声不显……整个江东,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陆口守将这个职位,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更何况在吕蒙的计划中,这个陆口守将就不能用名将,否则无法让南郡中的马良,王基,襄阳的关羽放松对江东的警惕。算来算去,只有陆逊,符合了所有的要求。孙权盘算了很久,决定还是听从了吕蒙的劝告,任命陆逊为陆口守将。当然,在陆逊前往赴任前,吕蒙私下见了陆逊一面,跟陆逊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要求陆逊前往陆口镇守的这段时间,尽量的低调,如果可能,最好能想办法让关羽产生轻慢之心。陆逊一边是震惊于吕蒙的计划,另一方面……这种事儿,还能难倒他陆伯言么?!陆逊领命上任,吕蒙继续在建业私下组织军队,准备粮草,制定作战计划。而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使者蒋济,来到了江东。在见完了蒋济后,孙权把蒋济安排到馆驿歇息,然后急招吕蒙,周瑜,再次议事。至于张昭……上次老头子不给孙权面子,孙权现在气还没消呢,就不叫他了。三人开个小会,孙权向吕蒙和周瑜传达了曹操的意思,吕蒙直接欣喜若狂。有了曹操的配合和背书,那么这次偷袭荆州的事情,可能性更加大了。而周瑜听完后,也是默不作声。当周瑜听到曹操要以朝廷的名义,封孙权为车骑将军,吴侯,加九锡之后,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车骑将军的职位不重要,但吴侯再配合加九锡的赏赐,等于是给了孙权统治江东的法理基础,甚至可以说是朝廷默认孙权割据一方。而周瑜,还能不知道孙权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吗?!第309章 定军斩夏侯建安二十二年,九月,汉中阳平关。阳平关前后的两军主帅,几乎在差不多的时候,各自收到了一封信。刘备是收到了关羽的加急战报,向刘备通报了自己水淹七军,攻下樊城,逼降襄阳的战绩。刘备看到后当即哈哈大笑,把战报传视三军,以作鼓励。法正和庞统看到军报后,当即找到了刘备,恭喜之余,未免也有些忧心。关羽在这个时候攻破襄樊,虽然可以有效的阻止曹操西进支援夏侯渊,但同样的,关羽也可能面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的局面。到了那个时候,襄樊能不能守住,真的要打一个问号了。如果想要保住襄樊,除了关羽需要坚守外,汉中这边,也需要想点办法,尽快打破眼前的僵局才行。而夏侯渊手里,也接到了曹操的亲笔信。曹操的信中,详细跟夏侯渊阐述了襄樊的变化,导致他现在不敢轻易支援汉中,希望夏侯渊谨慎防守,不要冒进,给了刘备的可乘之机。等坚守到冬天后,曹操就有办法摆脱关羽的威胁,进入汉中支援他。夏侯渊看到信后,虽然有些忧心,但并不担心。虽然自己依然没有援军,几番战斗后,手里只有两万多人了,但阳平关依然在自己手里。对面的刘备,虽然得到了来自汉中的支援,人数增加到了八万多人,但依然被自己挡在了阳平关下,拿自己没有任何办法。因此啊,夏侯渊觉得,别说撑到冬天,就是撑到明年开春后,都没有任何问题。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动了。说不好是刘备自己的建议还是庞统法正的谋划,刘备做出了一个让夏侯渊完全意想不到的举动——他亲自率领一部分士卒,南渡沔水,从山间小路翻越了米仓山,从山道绕过阳平关,进入汉中腹地的定军山,反客为主的,突然出现在了夏侯渊身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