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和三十八年春,天子姚元睿下旨采选良家子,为膝下未成婚的皇子进行婚配。今上时年五十有四,长大成人的儿女二十有八。其中皇女十人,除被废元后陈氏的嫡公主、诸女中行七乘祥瑞而降的七皇女姚知微,都已婚配。而皇子十八人中,抛开因罪自尽的殇太子、雍王不谈,十六子中十三子皆婚,唯有年纪较小的晋王、齐王、宋王未婚。
姚虞自立国以来,皇子娶妻普遍较晚。除生于乱世的太宗一辈和历皇权之争的当今天子外,很少有不加冠而迎聘的亲王。但不娶妻不代表无妾,未成亲却儿女绕膝的皇子并不在少数。毕竟嫡庶有别,殷姒就是这时,被堂兄送入宫中,借以接近储位炙手可热的晋王姚知载的。
而蜀王姚知微,亦是在阔别长安故地七年之久后,第一次回到这里。剑南一道久乱不安,姚知微在遭逢大变后,被国师李玄以“天命所归”为由,推荐入蜀。去时是高冠博带、白衣飘飘的出世少女,皑如山上雪,难以一观;归来是矜贵恣意、风流倜傥的红尘常客,皎若云间月,人皆可望。
在以道教为国教的姚虞,国师李玄的话,君王自是无不信服。所以姚知微去了,一纸诏书,被贬去了年年有叛乱爆发的蜀中。仿佛真的天命所归,姚知微到蜀中后,用了七年的时间,真的收服了蛮夷大大小小共三百一十八部。而今,应该是她奉旨入京述职,听候君王差遣的那一年……
本朝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一不信道。所谓斋戒、沐浴之礼,更是人尽遵之。自蜀赶来,一路风尘仆仆的蜀王殿下,停在姚虞皇家第一观灵泉观拜祭亡母后,来华清宫洗涤旅途的污秽与疲惫,是合情合理的。那麽在此时此刻出现在她浴池的女人,自然就该是她欢好的……对象……
殷姒一时之间有些震惊,倒不是难以接受,而是那些传言竟然……竟然都是真的……
可明明……明明自己在往生池边窥见的有关姚知微的一切,没有丝毫与“色”字有牵扯的内容。世人所谓“紫衣风流”,只不过是姚知微遮掩野心与隐藏实力的僞装,是她刻意营造的假象。可现在这,这是怎麽回事?
姚知微负手而立,气定神閑。见池中佳人看着自己出神,她难得展现出平日里所没有的耐心,甚至微微勾起唇角,戏谑道:“你觉得本王生的如何?”
如何?
姚虞皇室以俊美着称,当今陛下年轻时便是公认的好模样。姚知微是今上嫡女,生母亦出自簪缨世家豫州陈氏,曾有豫州第一闺秀的美誉,是真正的知书达礼和国色天香。父母姿色都十分出衆的蜀王姚知微,继承了二人所有的优点,女扮男装时的模样,完全可以说是“郎豔独绝,世无其二”。
她的一双凤眸长而不狭,凛冽生光。瞳仁是不同于一般姚虞儿郎的乌黑,而是少见的琥珀色,晶莹剔透,灿灿如碎星,光华落平津。自幼在朝元阁修道,免不了修身。习武健体之余,便有了长身玉立,更兼不动如松的沉稳得体,行若鹰隼的敏捷矫健。
尤其是,她额间那抹长开了的鲜豔的颜色。那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龙点睛。芳纪如火,朱凤煌煌,端得是“鬼斧神工”。在这煜煜烛火照映下,隐隐可见金光流转于纹上,愈显璀璨夺目,明豔不可逼视。
殷姒无话可说,亦无言以对。
无话可说是她不甚通诗书,找不出华丽的词藻来形容这风度翩翩的蜀王殿下。至于无言以对,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对方答案这般明显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对姚知微,她其实应该是“难以言状”……
第003章 春水(三)
殷姒只顿了片刻,便发自内心的感慨道:“殿下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自是人间第一流。”
这般俗套恭维的话,从池中肤白貌美的人儿口中吐出,倒也没显得那麽敷衍。姚知微点头,噙着笑继续问:“哦,只是人间麽?”
姚知微轻描淡写,展颜一笑,倒是让殷姒微微睁大了双眼。
任谁听了这话,都会当做开口之人轻佻的玩笑之语。可说这句话的人是她,那她殷姒就不会把这当做粗浅的笑话。面前的女子姚知微,是当今的蜀王,日后的天子。
她一句轻飘飘的“盛世点缀,乱世顶罪”,不知为多少古今薄命的红颜,送上难得的公允。而力挽狂澜还社稷安康之后,拒英名谋自立,靠着血洗朝堂一步步登上那九五至尊的位置,更是令无数人胆寒。可她睥睨天下时的肆意张扬,那种坦蕩的胸襟和横空的气魄,也足以让后世之人瞻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