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 他再顾不得“男女有别,非礼勿视”, 忙转身夺过淩风怀里的衣袍,蹲下去将衣衫不整的殷姒和姚知微草草裹了, 大声道:“快!”
他抱起昏迷不醒的姚知微, 交给身后的淩风。而后又蹲下, 重新抱起殷姒:“先把殿下她们带回去!”
“再派人出去报信, 问问广宜郡主的车驾现在走到哪里了!”
“是!”
从汶山至锦官,少说也有四百里。大虞承前朝制, 于官道每三十里处设一驿。但因着剑南多年战乱的缘故,蜀中积贫, 沿途的官道、驿站多数都已破败,尚未来得及修葺。所以易飞骑着火罐出了山谷,并不是沿途每驿都能换马。以至于他虽马不停蹄,却也耽搁了不少时间。
且姚思嘉在得到六州地动的消息时,已灾难降临的翌日午后了。易飞的信儿,更在报灾的驿使后才到。而姚知微临行前将一应庶务尽交于她,所以她并没有仓促出发,而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后续事宜才动身。
既然赶着去救人,轻车简从是最好。而蜀王为人一向低调,很少外出,就算外出,多半也是微服私访。所以姚思嘉并没有大张旗鼓,即便她想营造一种“蜀王年后首次出城”的假象来。
王驾先行,粮草辎重随后。但姚思嘉这支车队还是运了几车珍贵的药草,走不太快。一来,谨防灾后疫生;二来,车中并非蜀王。要是在没找到姚知微之前去赈灾,那些刺史、县令面驾时发现这个事实,将后患无穷。
思来想去,姚思嘉还是决定放慢前进速度,毕竟剑南现在的官道太烂了。雨一浇透了地,道路就变得十分泥泞,人和马走在上面都容易打滑,速度着实快不起来。想必只有秦始皇在蜀地修建过的那种堑山堙谷的驰道,那才能另当别论。
幸而姚知微入蜀的这些年,在处理剑南的要务上面面俱到,在站稳了脚跟以后,对一道的官员进行了多次清洗,将以唐益为首的及那些勾结两京权贵的一网打尽。而今,剑南一道的州、县长官,十有八|九都出自她的麾下。
而那些出自军中因功而迁官的将士,好像天生没有那麽多弯弯绕绕。曲意逢迎这种事,他们并不擅长做或者说不屑做。在进入茂州地界后,并没有一个人来迎接王驾,姚思嘉不由松了口气。
她想,姚知微提拔的那些人,或许不是能吏,但多半都是循吏。面对这样大的天灾,父母官本来就应该以安置百姓为先。在这种时候,一个恪尽职守的官员,就算朝廷来了钦差,也不可能抽得出身去迎接才是。
想到这,姚思嘉替受灾的百姓开心。但现在,陈令丰那边还没有姚知微的消息传来,她又忍不住担心。
“驾!”
泥泞的官道上,蜀王的车驾缓缓向汶山县进发时,忽然有一骑奔来。望着那由远及近的单骑,蜀王府的执仗亲事纷纷取下长弓,开始搭箭。只待姚思嘉一声令下,便会松开拉成满月一般的弦,将那人射成筛子。
领队的校尉高声喝道:“蜀王尊驾在此,来者不得放肆!”
“请速速下马,搜身后近前!”
“吁——”
易鸣勒缰,待马儿前蹄落地,迅速翻身下马,疾步而行,边走边呼:“郡主!”
姚思嘉早听见这动静,从马车内钻出,负责拱卫她的府兵举着盾,纷纷围在她身边,跟着她的步伐向前推进。
“易鸣?”
“参见郡主!”
“姑……”
余光瞥见周遭严阵以待的亲卫,姚思嘉擡手,挥退他们,这才走到易鸣身前,紧张地问:“怎麽样了?”
易鸣抱拳,低着头,沉声道:“回郡主,找到了。但……情况不容乐观,还请郡主速速前往。”
“我知道了……”
姚思嘉钻入车中,假模假样的请示了一番,又下了车。她招手,校尉忙俯首上前,恭敬道:“郡主。”
“腾三匹马出来,本郡主要用。”
“是。”
“再点两位队正,率二十骑并步兵四十,押送六车药草先入汶山县城。你领其余人在此处寻地扎营,接应随后的辎重。”
“是。”校尉点头应。
姚思嘉顿了顿,又压低了声音,交代他道:“殿下有事折返,旁人问起不必多言。营扎在这里,等我们回来。在此期间,除了这次带出来的府卫,旁人一律不可入营。”
“天王老子也不许。”
校尉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属下明白,请殿下和郡主放心。”
姚思嘉颔首,校尉立刻退了下去,开始安排。
易鸣与姚思嘉一起,在校尉传达新的命令之际,护着车中的“姚知微”下了车。而后,校尉牵了挑选的三匹脚力较好的马,送了过来。三人话不多说,各自上马,扬鞭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