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昱淮耐了性子,逐条阅去,刘喻时有述解。
等到粗粗览毕,已近正午时分。
顾昱淮留了几位礼部官员在王府用膳,刘喻合上疏案,先去向帝王复命。
“刘大人请。”
入了屋中,刘喻拱手施礼:“臣给陛下请……安。”
一见刘大人便是要观棋的架势,侍从搬来了一把座椅。
刘喻目光离不开棋盘,一时都忘了坐下。
黑白二子交错,他仔细扫过全貌,对阵之激烈,只叫他万分遗憾不能从头观起。
他揣摩情势的当口,又是五六手棋落下。
棋局将近尾声,最后是嘉懿郡主棋差一招。
刘喻按捺不住上前为他们二人点算,嘉懿郡主堪堪输了半子。
当真是一局好棋。
刘喻悉心复盘,未带纸笔,便将其记于脑中。
原本以为只是陛下与郡主闲时对弈,现下听陛下提起,似乎有何彩头。
“承让?”萧询笑言。
愿赌服输,瑜安无话可说。
过了用膳时分,瑜安午前吃过不少糕点,闻见饭菜鲜香,仍是觉得饿了。
顾昱淮来接小侄女用膳,瞧见帝王神情气爽,半点不见对弈疲态。
……
弈棋颇费精神,侍女为郡主盛了碗汤羹,顾昱淮道:“立后的仪程既出,可要瞧瞧?”
瑜安摇头,全然无兴致。
帝王赢了棋局,已先行回宫,很有自知之明。
外朝之事,且由萧询折腾去罢。
是以三月初十,当帝王立后的旨意传遍京都时,瑜安犹自在韵华院中安睡。
任朝廷世家为此议论得如何天翻地覆,她的小院中一派安宁。
一国之后,册立绝非小事。京都世家大族或多或少都听到些许风声。
帝王以嘉懿郡主为后,本就繁花似锦的靖平王府,如今更是再上一层楼。
圣旨昭告天下不过半个时辰,京都世家纷纷观望着,只待有人先手,便蜂拥往靖平王府道贺。既不能争于人前,更不可落于人后。
帝王登基六载,除过一位容妃娘娘,后宫虚悬至今。
相较后位的人选,陛下这突如其来的立后旨意,才更是叫人讶然。
嘉懿郡主出身靖平王府,乃明帝金口玉言所册封,身份贵重无需多提。
郡主貌可倾国,她初归王府时,多少世家想要与靖平王府结亲。
靖平王迟迟未给郡主议定亲事,原是等在了此处。
今日良辰吉时,帝后名位已定。
余下的便是大婚嘉礼。
世家大开府库,早早开始预备贺仪。
瑜安倚在窗下,吃着南郡供奉的蜜桃,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外间的消息。
因妹妹成婚在即,齐帝恩旨,叶琦铭多了一月休沐,能够好生送妹妹出嫁。
小案上摆着五六种糕点,玉盘中盛着些时新的瓜果。侍女将银签放在叶公子手边,叶琦铭挑了片切好的桃肉,险些被酸得失去了言语。
毕竟还不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他瞧妹妹神色自若。
端过茶盏,叶琦铭道:“婚期在什么时候啊?”
“三月二十五。”
是小叔叔亲自与萧询议定的,礼部已在安排。
“咳咳咳。”叶琦铭被茶水呛了呛,“未免太紧凑了些?”
如此匆忙,朝中竟无人觉得异样?
瑜安换了种糕点,听闻是萧询下诏,道明帝托梦,盼他早日完婚,又在梦中钦定了日子为三月二十五。
紧接着礼部加急卜算过,此乃百年难遇的上吉之日,万不可错过。
明帝虽崩逝,但一代中兴之主,余威尤甚。
萧询孝道在身,哪怕觉得婚期仓促,朝廷上下也无甚异议。
他甚至凭空捏造出了一封遗旨,道父皇在时,言嘉懿郡主可为太子妇。
瑜安吃了半块点心,只觉一派胡言。
她那会儿“流落在外”,生死未卜,明帝怎么可能无端提起,有如此先见之明。
偏生朝中百官对此不敢有疑虑,纷纷上贺表称天赐良缘。
连萧询这些年未娶,都能被美饰成在等嘉懿郡主还朝,冥冥中自有天意。
此外,朝野上下也明白其中另一层深意。抛开宫中名目,靖平王五月出征在即,军情不可贻误。他平羯族功劳赫赫,两代股肱之臣。如今唯一的侄女嫁入宫廷,世家百姓也都愿意省去些虚礼,让靖平王能够亲自送郡主出嫁。
婚期定下,一切都好似顺理成章。
叶琦铭点头,妹妹身孕已近三月,的确不能再多耽搁。
他叹口气,仍觉在梦中。兜兜转转,妹妹又要嫁予齐帝。
“这有什么?”瑜安懒洋洋的,“所谓帝后大婚,给天下人看的罢了,担个虚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