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吕蒙正宣麻拜相,邦媛毫不奇怪,毕竟不论其他,历史上人家也到达这个成就了。那证明他确实有这个本事,不会因为换了皇帝就埋没了。
别说了邦媛了,就是李黛等人也接受得了,吕蒙正的能力有目共睹。自古当京城的治安官,那就是一大难题。因为遍地走的都是王公贵族。宋琪算是不错了也只是和稀泥,而历经五代,开封不仅有勋贵不法,水陆拥挤等普遍问题,还有这黑社会组织,也就是传说中的丐帮。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久而久之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变成了一个团体,经常有些顽固子弟被人做了杀猪盘。也有老人家被抢光了全部积蓄,绝望自尽。京城的治安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吕蒙正虽是文官出身,对此却灵活机动,刚柔并济。首先是以毒攻毒,利用赌徒罪犯去蹲点抓人。另一方面开封码头修建和违规建筑拆除又大力招徕无业游民务工,并且在一定权限内给办户籍,这样双管齐下两年的时间不说“开封道路无财狼”,起码也让不少人改邪归正,就算有几个顽固分子,再也形不成团伙。
值得一提的是,上次对于开封这些黑恶势力的打击还是赵光义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虽然他干的也不错了吧,但他背后站着的,可是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而吕蒙正就纯粹运用的是自己的执政水平了。
以工代赈,自古有之。但能执行下来又是本事了,何况比之寇准,吕蒙正简直是道德楷模,他的好朋友苏易简是殿直学士,曾经很气愤地说有人无中生有污蔑吕蒙正,连劄子都给了官家了,结果吕蒙正直接让他别说了,众人不解,吕蒙正就回答说,自己在朝为官,如果知道这个人是谁,那么将来共事就无法公平了,王旦开玩笑说何不如唐宰相李德裕“唾面自干”,吕蒙正则正色答道:“以此而论,余非柳下惠,只能做鲁男子。”
朝野上对此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吕蒙正既实诚而又算得上厚道,只要是有寇准比着。
想到寇准,邦媛又问,“那关于寇相公的处置,官家有表示吗?”
不得不说,怪大宋朝廷才几十年,就已经把内守外虚玩明白了。文官如果报团确实会给皇帝造成很大困扰,但文官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们中间有不同的利益驱使,自然不可能什么事都一条心。这就导致了宰相处理政事,御史可以监督宰相。最终决定权都在皇帝一人手里。
来人表示不知道,不仅是没有官方通知,而且就是各种小道消息虽然满天飞,但是始终没有从皇宫里流出来的。
不是邦媛看不上谁,她觉得这种保密级别,钱皇后是管理不来的,肯定是宋太后出手了。
后来问过事实也正是如此。
但眼下邦媛看着天色渐渐暗了,秋末北方冷,另一名女官秋烟给她批了一件斗篷,她也顺势起来,道:“那今天就先这样吧。间谍的事情继续让八妹负责,韩县主辅助。朝廷那边不论官方还是小道儿消息都及时送过来,另外归义军的使节到了就给他送东京去,知道该怎么说嘛?”
这下都不用刘娥了。寇洁清就义正言辞道:“我主非藩镇,乃为天子守土牧民,尔等既然向中国天子称臣,就应该去面见他才对。”
邦媛和众人都笑了,李黛说:“这小丫头再学学,我看就能出师了。”
洁清有些不好奇意思,但还稳得住,她这个出身,能有现在的心理素质,都算是天赋异禀了,也可能是南唐烈祖的基因返还到了她身上。
不过寇洁清稳得住,曹家使节可稳不住,此人也是曹氏中人。当年辽国最后一次南侵略的时候。归义军中的曹宗寿被李继迁挑拨,竟然想趁火打劫,但他运气实在是不好,竟然就直面遇上了杨八妹,结果被生擒到李继隆面前。最后也和前唐的颉利可汗一个待遇被押送去大宋太庙了。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赵滋没有喜欢看人跳舞的习惯。所以好吃好喝的在汴河边儿软禁着。
南唐李氏已经流放,西蜀孟氏因为孟玄喆立功搬走,南汉刘氏和他当了邻居。
沙洲苦寒之地,归义军内部也是分化成为多种势力。这些年,随着李继迁不断被大宋打压。他们也终于认识到,这个王朝或许没有大唐四年鲸吞万里的气魄,但是更有机会还是回染指河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