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是被姚知微当成处心积虑靠近她的暗桩了吗?
既然如此,那只能先下手为强。
见她一副怏怏的样子,姚知微有些出神。她思忖片刻,才开口问道:“双成,你不是风月阁的临月姑娘,为何会出现在本王春晖堂的浴池里?”
果然……
殷姒垂眸,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回殿下,民女不是有意欺瞒殿下的……风月阁是京城第一风月所,民女的确不是那里面的姑娘,而是……而是即将入宫的家人子。”
“本王知道。”姚知微拿起茶盏下压住的一本册子,慢条斯理地翻开。
“华清宫中所有宫女皆存有的档案,其中并无一位叫双成的女子。”清晨,一夜未眠的张庸顶着眼下明显的乌青交上了探查的结果,“不过此次与殿下同浴华清宫的这批家人子中,有一位姑娘小字双成。暗卫潜入随行的司籍房间取了她的宗碟,臣连夜绘制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出来,请殿下过目。”
张庸素擅丹青,亦写的一手好字。即使是墨笔描绘,小册上的女子也被勾勒的栩栩如生,跟面前的少女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翻开画像,另一页的白纸黑字,则清清楚楚的记录了眼前人的姓氏、年龄、家族和籍贯。
姚知微凤眸微眯,漫不经心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慵懒,却一目十行地扫完了薄薄的几张纸中包含的一切有关这位双成姑娘的信息:
殷姒,泰和二十二年十月初三生,年十六。祖籍河南道陕州平陆县,父母皆故,为伯父吏部侍郎殷于慎所抚。泰和三十八年二月十八,春选初入;三月初一,春选递入;三月初九,得入殿选。
所谓家人子,是本朝选充君王后宫女子的别称,分别有荐选和铨选两种纳选方式。荐选是针对世家大族品行端正的女子,由皇帝下旨,礼部直接择日下聘迎入宫中,不分年限。而铨选,则是三年一次针对士庶家女子入宫的考核。凡在朝为官者,家中有适龄女眷,至少送一人入宫参选。大选为期一月,期间禁民间嫁娶。
很明显,殷姒属于后一种。
姚知微知道殷于慎,他是油嘴滑舌的老手了。当初贬谪自己入蜀的圣旨刚下,吏部就拟好了她的任命诏书。盖了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的文书,就是由当初的吏部员外郎殷于慎亲自送到她手中的。
如今这样见风使舵的小人,都能做到吏部侍郎这样正四品的大员。由此可见,朝中的情况比她想得还要“好”。
第007章 误会(三)
姚知微双指微曲,夹住那本薄薄的书册,淡淡道:“这些消息你不说,本王也有的是法子知道。本王只是好奇,是什麽人指使你来爬本王的床?你幕后主使是想用你来行一箭双雕之计,让本王背上‘目无尊长,欺君犯上’这大不敬之罪吗?”
逛花楼不打紧,在行宫召风月女也不过是传出去难听。可这夜宿家人子,是实打实的触律。而且,还是即将入宫面圣的家人子。
要知道,即使皇帝姚元睿举办此次大选是为诸王选正妃,可这批女子也是走的正规流程。她们是已经过层层筛选,走完敬天礼祇等仪典的人。无论是留充后宫还是指给某位宗亲大臣做妻,都将是非富即贵的主。她就是自毁清誉,也犯不着这样得罪人,上赶着为自己树敌。
所以,姚知微只怕是有人故意陷害自己。毕竟事后即使处理的很干净,她当天下榻春晖堂也是不争的事实。哪怕杀了殷姒,做出失足沉塘的假象,或是僞造歹人潜入,而后见色起意的胁迫,也无法把自己抛得干净。
原因无他,只是这殷姒长得太出色了。昨夜灯下观时潋滟,今朝光下见之不忘。即便姚知微曾在姚元睿的后宫耳濡目染,见过太多莺莺燕燕,也不得不多看她两眼。
殷姒说她喜欢梨花,梨花如雪,是万紫千红的春日里独一无二清纯素雅。她不笑时,就像山间月,湖心雪,是清丽可人。可姚知微清楚的记得,昨晚自己情至浓时的难自禁,令受到吹折的花蕊不胜娇羞。殷姒动情时眉眼的妩媚,有最妩媚的桃花也比不上的风情……
在捕风捉影下産生的流言蜚语,比耳闻目睹时的光明正大威力更甚。姚知微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要不择手段的扼杀这一点。即使殷姒给了她一个尚算美好的初体验,可她也不能心软,顶多会让她走的痛快一些。
即便坐在对面的姚知微此刻是一副懒散的模样,语气中透露着若有若无的轻蔑,殷姒也不敢表现出丝毫不满。数十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她谨小慎微的秉性。哪怕后来贵为贵妃,受到年迈君王的无限宠爱和迁就,也只是偶尔耍耍小性子,从无之前皇帝宠妃王氏的飞扬跋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