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不可废,儿臣……”
“坐。”
“是……”姚知微不再推辞,满腹狐疑地坐了下去。
万家宝与万春荣分别为二人斟酒,随后各自执壶,沉默地站在一旁。姚元睿没有说话,只是举杯,以目示意姚知微。姚知微表现出战战兢兢的模样,双手握杯,起身,惶恐道:“向来只有幼敬长,子尊父,父皇折煞儿臣了。”
“你定了剑南,朕很欣慰。”姚元睿自顾自地饮尽杯中酒,落盏,万家宝上前替他重新添满。他望着站在自己对面诚惶诚恐的姚知微,满意道:“这是大功一件,朕说了,要重重的赏你。”
“儿臣惭愧,平定剑南,用的是朝廷的兵,吃的是朝廷的饷。若无父皇之远见,明断于千里,儿臣是无论如何也安不了巴蜀之地的。”姚知微睁眼说瞎话的本事,显然是炉火纯青,“父皇德耀九州,儿臣只是宣王化于不毛而已,万万不敢居功。父皇要赏,也该赏赐戮力同心的蜀中军民才是。”
姚元睿慈爱地笑道:“都有,所以不可少了你的那份。你只讨了个殷姒,朕寻思着,这赏赐太轻。若是你喜欢,朕叫贵妃再给你选些水灵的伺候。左右你回来了,王府也不该再空落落的。适当添些人,以免过于冷清。”
“父皇……可是儿臣今日之举,给父皇惹了麻烦?”姚知微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顺着他的话道,“是不是殷大人,不同意让他侄女做儿臣的……长史?”
姚知微问得是“同意”与否,而非“愿意”。对于殷姒,她志在必得。既然答应了殷姒姑娘,即便有人从中作梗,也不会改变她想要的结果。不为什麽,姚元睿人品不行。可当衆做出的决定,他拉不下脸反悔。
第033章 奴颜(一)
见姚知微面露难色, 姚元睿哈哈一笑,安慰她道:“谁敢抗旨不遵?父皇既答应了你,便不会食言。殷于慎午间接了旨,下午便上表谢恩。倒是御史台那些老家伙, 不知道从哪听来的风言风语, 对你颇有微词。”
皇帝和颜悦色, 笑得很是开心, 姚知微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始作俑者正以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 坐在他面前,跟她把酒言欢。言行举止,无一不流露出上位者的从容。
将殷姒赐给姚知微, 明旨上是给蜀王府添长史,而非给公主寻禁|脔。这对皇室的颜面, 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害。事后人们捕风捉影, 那也只是姚知微一人所为,他只是一位毫不知情的慈父而已。
且殷家无女, 殷于慎还送侄女入选的,其目的昭然若揭。如今这攀附的机会被姚知微截了胡, 免不了对她心生怨怼。此时,他作为皇帝, 只需居高临下地给殷于慎一点甜头, 弥补一下, 便不怕他不感恩戴德。
这样一来, 蜀王得了人,殷家得了势, 必然会对自己更加忠诚。而吴王、晋王两拨势力都想蚕食的吏部和那些早就择主而侍的臣子,也会永远暴露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方便他监视朝中动向。
吏部乃六部的中枢,官员任免升黜,无一不由吏部经手。先前他为了助吴王姚知诲增望,好与风头正盛的王家相互制衡,任命吴王领了吏部尚书的衔。但这样的要职,他也不敢真的放心交给如今的长子。
毕竟,姚虞没有立嫡不立庶的规矩,皇位都是内斗时凭本事得。太宗如此,文帝如此,他亦是如此。姚虞皇室的颜面,其实自太宗兵变起,就不存几分了。后世之君接二连三的效仿,更是丢掉了仅存的薄面。
好在,太宗武皇帝、穆宗文皇帝皆是明主,文治武功可配其谥。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不会被君主的小错蒙蔽了双眼。所以,姚元睿登基初,也曾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对待国事丝毫不敢懈怠。
一是心虚,他怕自己得位不正的秘密有朝一日暴露,政绩平平不足以盖其过;二是恐惧,他怕自己没有太宗、穆宗的威望,今后压不住那群儿子们。所以陈家倒了,太子姚知景、雍王姚知云,死在了贬谪岭南的途中。
因为姚元睿本人,并没有太宗和穆宗那样自信。他登基时,也不是那麽心安理得。若不是代王姚元昭因他之计,落得终身难立,要瘫上一辈子。他父皇那温柔的目光,永远不会落到他身上。这群臣俯首的至高之处,也不会轮到他来坐……
姚知微知道,自己主动求了殷姒,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会给姚元睿带来他想要的结果。但他没想到,这互利的事硬生生被姚元睿说成了对自己的宠爱纵容。不过,姚知微并不会反驳他。
事实上,她不怕姚元睿察觉到自己自污己名的目的。如他这般自负的皇帝,只会认为她这是在示弱。当然,姚元睿也没有猜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