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折腰 > 第113页

第113页(1 / 1)

('

可常恩民不仅中了进士,还被贵妃看中,尚了五公主姚知书,也就是晋王姚知载的亲姐姐。父为当朝宰相,妻为宠妃长女,自己七姓出身却靠科举进士及第。时人哗然,谓其为“麒麟子”。

人们本以为皇帝此举是在对常家明升暗贬,毕竟历朝历代,尚公主为驸马者,仕途可就到头了,可常恩民不一样。做了天子婿,按道理是无法做职官的,可他仍被姚元睿破例授予了实职。这种事,可谓是前所未有。一时间,他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当然,今上一朝前所未有的事多了去。如七公主姚知微摇身一变,成了节制一道的斧钺重臣,便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一桩。也不知是英明神武的太宗开了敢为天下先的好头,还是元祖可追异域混血的姚虞皇室骨子里就存的天性。总之姚虞皇室的人,胆子都是很大的……

与重兵把守、阒寂非常的贡院相比,长安城太平坊的蜀王府可谓是人声鼎沸。

蜀王移出大明宫,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即便有人不喜欢姚知微的作态,也依旧要给她面子。于是长安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送了礼来贺她乔迁之喜。

“礼部尚书彭大人,贺蓝田玉如意一对。”

“吴王殿下,贺垂棘之璧一方。”

“中书令常大人,贺……”

蜀王府外,车马如云,井然有序。长史张庸,亲自在门外迎来送往。身后的掌薄按照他的吩咐,每点一次贺礼,都会高声呼上一回,好似想让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来送礼的仕宦者,都有谁。

代王世孙姚思齐一早便至,替其名义上的祖父携白银万两而贺之。此刻,他正陪着姚知微在后院躲懒。前庭的喧哗热闹,隔着複道回廊也隐隐作响。噼里啪啦的鞭炮夹着鼎沸的人声,几乎要将这所寂静多年的陈宅哄倒。

姚知微在方寸棋盘间落下一子,气定神閑地端起手边的清茶,清啜一口,慢悠悠道:“该你了。”

“啊?是……”心不在焉的姚思齐闻言回神,垂眸看见自己所执的一方早已败成七零八落的模样,叹了口气。他掂起自己的两枚白子,投子于盘:“姑姑高明,我又输了。”

“做事要专心。”姚知微不鹹不淡地开口,“便是外面锣鼓喧天,只要事不关你,你就得高高挂起。”

姚思齐起身,点头应道:“是。只是事关姑姑,于侄儿不算无关。”

“你想问什麽?”姚知微亦起身,朝窗前走了几步。

“张庸做事太不妥帖。姑姑如今得圣心,煊赫一时,朝中本就有人生怨。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您的情况下,他还大张旗鼓的张罗您迁府一事……”姚思齐顿了顿,斟酌道,“这样做,岂不是适得其反?”

“你觉得陛下会认为本王这是在结党营私?”见少年点头,目露隐忧,姚知微一哂,宽慰他道,“放心,陛下年岁愈大,胸怀愈发宽广。至少,对本王是如此。”

他眼中的大虞,四海清平;他眼中的自己,春秋鼎盛。他以为他的妃嫔、儿女、子孙、臣民,尽在他掌握之中。帝王自信如斯,又怎会怀疑一个在朝中孤掌难鸣的女儿呢?

剑南节度使一职,已经随着姚知微的归来尘埃落定。她是实至名归不假,皇帝也因此避免了剑南一道旁落。京中吴王一派势已长成成,晋王党的诞生亦会紧随其后。姚元睿想一直乾纲独断、大权独揽,就一定会让朝廷内外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

尽管吴王在朝中的根基,是姚元睿亲自培养的。未来同齐王分庭抗礼的晋王势力,也会是他一手扶植的。可于皇帝而言,那份从他手中分出去的权力,是光阴流逝所带来的迫不得已。

天子不会万岁,他总有驾崩的那一天。更何况,本朝皇帝鲜以寿终。姚元睿也害怕。他害怕自己的儿子里,有人学了太宗、穆宗,武力逼宫。他害怕自己大权旁落,眨眼便会步祖宗的后尘,成为深宫里郁郁而终的太上皇……

而姚知微继续坐镇剑南,就意味着皇帝手中多一份属于自己的权力。所以,姚知微授意张庸这样做,不但不会引起姚元睿的忌惮,反而会令姚元睿更加放心。毕竟,于皇帝而言,“子承父业”更可怕。至于“牝鸡司晨”,又有何惧焉?

“况且本王归京,至多待三个月。今日的门庭若市,不过是百官看在陛下的面子上。所以,本王越是嚣张,陛下越是偏袒。而且蜀中百废待兴,朝廷还指着本王回去安抚西南诸部。”

姚知微转过身,定睛望着同她一样生着浅色双眸的姚思齐,笑到:“陛下想让剑南恢複往日的富庶,想在史书上为自己再添上一笔光辉的功绩。这样天大的功劳,同平定剑南之乱无异,落在吴王、晋王党羽的头上,陛下只会头大。” ', ' ')

最新小说: 太后的现代追夫记 言官总是被杀 等风有声 我以为我拿的救赎剧本 先婚后爱文妖艳小妾她咸鱼了 他的替身太太 作精公主穿书后 重生世子悔不当初 妧妧 穿成影帝家的小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