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一触即离,带着灼热的温度。
姚知微一手抵住她的肩,一手撑在她颈侧,缱绻的声音随着再次采撷的动作慢慢滑入耳蜗:“别看……”
第104章 喜欢(四)
屋内, 煜煜的烛光逐渐变得淡薄。低垂的锦帐间逸出的婉转低吟,也一浪高过一浪。有人早已在愈发昏暗的环境中面红耳赤,却仗着夜色这最好的遮挡,愈发放纵、沉沦……
门外, 风声急切。
彼时, 长夜未央。
……
“少言姐姐!”姚思嘉迈步进入膳厅, 一见诸葛默, 眼神便亮了起来。
诸葛默的作息甚是规律, 只要不是她刻意躲人,几乎掐着点到地方,都能碰见她。譬如, 卯正到膳厅。当然,前提是不被躲。
事实上, 截止到昨天共同用膳, 她已经被诸葛默躲了整整三天零八个时辰。对于姚思嘉来说,这简直是度日如年。明明, 她已经答应跟自己试试。难道,一个蜻蜓点水般的吻, 不是必要的尝试吗?
好吧……
鑒于昨天姚知微与殷姒在,她没有机会单独跟诸葛默解释自己冒犯的原因, 求得原谅。所以, 她今儿特意一早就来了。诸葛默果然在, “碍事”的果然不在。
姚思嘉直奔膳桌, 挪了圆凳,挨着诸葛默老老实实地坐下了。被诸葛默躲怕了, 她不敢再动手动脚,以免对方觉得出格, 在心里给她狠狠记了一笔。
“少言姐姐,我错了。”她委屈巴巴道,“你就别生气了,以后我不会自作主张了。”
“……”诸葛默替她盛粥的手一抖。閑驻负
自作主张还能这麽用呢?
“吃饭。”她将盛了七分满的青瓷碗推到了姚思嘉面前,却没有擡头,“食不言,不要胡说八道。”
姚思嘉乖巧地接过碗,拿了手边绢子上的汤匙,在熬得香喷喷的金黄色粟米粥里来回搅拌。她欲言又止,眼睛却生了根,直接长在了诸葛默身上。
“……”
顶着少女灼热的视线,诸葛默实在是难以继续保持沉默。她将自己的碗筷轻轻一搁,随即擡起头,对上那双漂亮的眼。她无奈,开口道:“先吃饭。”
姚思嘉摇了摇头:“姐姐不原谅我,我吃不下去……”
“是吗?”
“是啊!”
诸葛默笑笑:“也没见你这三天绝食。”
姚思嘉见她展颜,知道她已经不生气了,才哼哼两声,反驳道:“小孩子闹脾气才会绝食,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再说了,我从来没有那样不懂事过。真不吃,受饿的还不是我自己?”
“你知道了,肯定会更加觉得我幼稚、不懂事……”
诸葛默听她这麽说,目光一沉:“你知道,怎麽还随便……跟人亲近?”
“你不是别人,我也不随便。”
姚思嘉手上动作一滞,汤匙磕在碗沿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嗡鸣。她倏地站起,直视着诸葛默,斩钉截铁道:“跟你才不是随便。”
“诸葛少言,这一点,我已经告诉你很多次了,希望你能记住,不要让我总是强调。当然,如果你忘记了,我也会继续提醒你,直到你想起来。”
姚知微坚定的眼神,铿锵的语调,令诸葛默有一瞬间的恍惚。依稀间,她好像听见了另一个久违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
“姑姑,我嫁。”
御书房内的沉寂,被盛装而来的长安公主打破。衆人循声,望向姚思嘉的视线里,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胡闹。”已排除万难坐上龙椅的女帝沉着脸,如刀的目光令人胆寒。
那时,她就坐在下首,离御座最近的地方。对面是已位居尚书左仆射的张庸,身为新帝心腹的他,脸上同样写满了疑惑。
只见这位与雍王姚思齐同被列为皇储候选人的公主殿下,朝着上首不怒自威的女帝盈盈一拜:“内忧尚未定,外患不宜起。”
“陛下与诸位自蜀起兵,护王驾,讨不臣,三年浴血,方挽狂澜。改制易俗,空前绝后。”
“此君明臣贤之世,实百年难得一遇。”
“躬逢盛时,幸甚至哉。”
“然朝中仍有虎狼环伺,陛下与诸位尚不可掉以轻心。且今大虞百废待兴,当以休养生息为要。倘若此时于边境大动干戈,必负九州生民所望,正中鬼蜮之人下怀,招致灾殃。”
“思嘉贵为公主,锦衣玉食,黎民所养;礼义廉耻,陛下所教。为人臣,为人子,断不敢置身事外,罔顾家国。”
“诸国既有所请,宗室唯臣适龄。”
“臣斗胆自荐,”她顿了顿,声音并无起伏,“愿远嫁千里,与强邦联姻,换边境暂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