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知微挑了挑眉:“你放进来的?”
“是原家,不是我。”原济回以微笑,“现在,我只替殿下做事。”
“原家与王家因着三十年前潞州、汾州境内山林川泽管理权归属结下的梁子至今未解,在长安尚有其他年长的皇子被特许居京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去低声下气地讨好晋王。更何况,今上对立储态度并不明朗。吴王虽庶但长,未必没有机会。”
“太低。”
“什麽?”
“他的出身太低。”
姚知微望着被搁在矮几上的那碗茶,清澈的双眼就和那碗茶的茶面一样,波澜不惊。
“本朝立子,以贵不以长。太宗、文帝,皆非先帝长子,却或嫡或贵,亦二者兼有。”
原济若有所思:“大虞的帝位传承,自太宗起便染上了血色。你们姚家的五位先君里,倒有两位都是宫变夺位的。”
“是,”姚知微深以为然,“也只有太宗和文帝这两位喋过手足之血的君王,才算得上英明神武。”
“你既知道大虞皇室权力的更叠一小半都不太平,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宫变需要的是实力,而实力来源于势力。当年若不是代王不幸负伤,落下残疾,有伤国体,今日龙椅上坐的会是谁,你我心知肚明。”
原济颔首:“往事不可追……不过我敢肯定,殿下依旧是殿下。”
“所以,吴王就算被立为太子,或许也等不到称孤道寡的那一天。晋王的身后,可是站着河东太原王氏与山南金州彭氏。百年世家,根深蒂固,他们的底蕴,岂是吴王辛辛苦苦养出来的那些个读书人比得上的?”
“真到兵戎相见的那日,指望书生能顶什麽事?”
“殿下说的对,”原济点头附和,“刀剑无眼,真到那一天,我这样贪生怕死的人,不可能会披坚执锐为您卖命。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
姚知微乜他一眼:“忠臣,不事二主。”
原济哈哈一笑:“我不做忠臣,只做权臣。我之所以选殿下,也正是看重殿下一点。”
“哪一点?”
“非常时期,用人唯才,不问德。”
“是吗?”姚知微端起凉透了的茶,“本王有自知之明,没资格挑三拣四的时候,绝不会挑三拣四。”
原济朝她举杯:“多谢殿下。”
旋即,他将碗中粗茶一饮而尽,望向姚知微。孰料,姚知微并没有饮下,只是顺手将那茶倾在了身旁装水的瓮中。而后在原济难以置信的目光中,轻描淡写道:“月事将至,忌寒凉辛辣。”
“原来如此……”原济轻咳一声,生硬地转了话题,“听闻殿下此行带了那位殷姒姑娘,怎麽藏得这麽紧?属下三次来访,都不见其人?”
“她怕生,不过待会你会见到的。”
“殿下要带她见识见识?”
“她想就带。”
姚知微沉默片刻,又道:“吴王那些暗线处理干净点,不要引起慌乱。本王要是有个好歹,你就等着陪葬。”
“这……”原济作愁眉苦脸状,“还是等殿下有了自己的皇陵,属下再思考要不要与您同葬吧。至于下矿一事,您千金之躯,当然可以不去。只是,吴王这些暗线到底是谁,可就钓不出来了。”
“而且,殿下不亲自走一遭,看看那些金、银、铜、铁的原矿,怎麽知道我给您的账册有没有作假呢?”
姚知微听到“下矿”二字,脸色一变,连带着她望向原济的目光都变得複杂起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济,本王有时候真怀疑,自己用的到底是不是人……”
原济起身,笑着拱手:“殿下,我货真价实。”
第121章 压杀(一)
“啓禀殿下, 一切都準备好了,随时可以动身。”眉眼端正的淩风走了过来,目不斜视。陈令丰跟在他后面,着一身檀色提花缺骻袍, 正一边走路一边给肩上的系带打结。
“这就走了?”陈令丰终于穿好了衣服, 他扯了扯自己的衣襟, 小声嘀咕道, “我还没用早膳呢……”
姚知微撂下茶碗, 起身,乜了一眼姗姗来迟的陈令丰,唬得他一哆嗦。
“饿着。”
姚知微扔下这句话, 率先离开了。淩风看了一眼陈令丰,亦不茍言笑地跟了上去。只有原济不疾不徐地走到陈令丰面前, 用欠揍的语气调侃他:“可怜啊, 这路还长着呢。殿下吩咐了,赶路要马不停蹄姚, 到了再生火做饭。公子快些吧,现在出发, 保不齐还能喝上两口新鲜的晨风。”
陈令丰气得咬牙切齿:“你!”
“容在下先走一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