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下的消息真是快……”原济笑着拨了一下额边的那绺碎发,“恭喜殿下,一切都在您计划之中。吕成遵因失职被革,王家前来投诚暂委以此缺。这下不用您动手,就会有人帮您解决烦恼。”
姚知微不置可否:“暂时的安稳罢了,难的还在后头。本王要回长安主持大局,遥领元帅之职,洛阳战后的营建就交给你了。”
“北征一事交由何珣权摄,思嘉为监军。世家子弟免不得要来洒些热血,你族中若有想立功的,也可送来。”
原济敛了笑,平静道:“谢殿下好意,只是原家子弟既贪女色,又慕男风,个个都烂透了。微臣能坐上这个位置,也已经说明了一切。”
“活木尚遭虫蛀,死树焉能不朽?”
“都是一样的,不止原家……微臣明白。”
“随你开心,但东都要给本王修旧如新。”
“是。”原济颔首,顿了顿,又道,“殿下此去,要多加保重身体。”
姚知微轻叹一声:“很明显麽?”
她眼下的乌青不算浅,是近日殚精竭虑的作证。毕竟她答应回纥的条件,有损某些人的利益。军饷吃不了空,边市让出了税,可到嘴的肥肉哪能说吐就吐?
原家这边倒还好说,王家是着实废了一些功夫才摆平。
见原济默然,她笑了笑:“好吧,多谢关心,我会注意的。七月流火,秋风将起,你也要保重。”
啪嗒——
头顶墨色翻涌,云做的砚终是不堪重负,雨水开始往外溢。风有渐止的趋势,惊雷却阵阵炸响,远近相呼。霎时间,骤雨倾盆,连珠成线,原本开阔的视野朦胧成雾。
城垛上的士兵依次撤至城楼内躲雨,动作迅速。当值的尉官反应过来,忙领人撑了伞,冒着暴雨奔至二人身边:“殿下、原公子,还请移步避雨!”
厚重的油纸伞遮住了拍打在身上的雨滴,姚知微望着顷刻间就湿了身的自己和原济,低声道:“你看,处世若此,谁又能独善其身?”
第210章 时势(二)
大雨滂沱, 急急下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偃旗息鼓。萧索的洛阳城被这场突降的甘霖一洗,倒显得没那麽残破。乌云散去,旧日新昭, 明净的天空亦泛起一道彩色的涟漪。
“暮虹截雨, 明日一定放晴。等方才浇透了地干得差不多了, 玄甲军即刻拔营, 随本王回京。”
“是!”
待看见几位玄甲军校尉离去, 殷姒方端着姜汤走进了这间临时辟出的书房。姚知微身上衣物仍未宽,毕竟她和原济下了城楼就有一拨又一拨的人递贴求见。既有世家来使,又有海内之士, 皆为各自利益奔走。
人人都知姚知微权摄军国大事,言行代表天子, 所在即是朝廷。现如今两京俱複, 攻守之势已易,康靖忠大势将去, 蜀王是居功甚伟。且她本领剑南,彭盂被免后又兼有山南, 陇右、江南、岭南三道节度使亦唯其马首是瞻。放眼大虞,莫有能与之比肩者。
至于西狩滞川的姚元睿……
无人将他遗忘, 可也不能经常想起。毕竟他抛弃臣民仓惶离京一事, 大失天下所望。而且明眼人都看得清, 出握大权的蜀王姚知微, 想做的事远不止平叛这一件。
“殿下,喝些姜汤吧。”殷姒将飘着白气的青釉莲花碗放在一旁閑置的小方桌上, 擡头望向淹在案牍中的姚知微。
“好。”姚知微应了声,动作利落地脱掉外袍。殷姒不经意一瞄, 耳根就开始发烫。
只见那素白的中衣被洇湿后,完全熨贴着姚知微精壮的腰身,隐隐勾勒出起伏的曲线。久经战阵的体态介于轻盈与孔武之间,分明的轮廓展现着刚柔并济的美。回顾时剑眉微敛,星目流盼,再无半点初见时的淡漠和疏离。
姚知微这样柔和可以亲近的一面,在两人的关系由浅及深后很常见。但殷姒每每看见,还是会觉得耳目一新。她会毫不吝啬的在心中评价——风姿立现,豔豔于前,简直不输“国色”。
但这话她不会对姚知微说。
毕竟,于姚知微而言,优越的身形不足为道,因为它们迟早要被其出衆的能力和尊贵的地位掩盖。而且,谁敢对皇帝评头论足?
不是天子,胜似天子,这便是如今的蜀王。
“我脸上有东西?”姚知微将脱下来的紫袍搭在了椅披上,回首见殷姒直直地盯着自己,不由摸了一把自己的脸。
殷姒连忙摇了摇头,欲盖弥彰道:“没有,只是、只是我突然发现,殿下您好像瘦了。”
姚知微不置可否,离开堆叠文书的案几移步朝她走去。姜汤仍在散着热气,她瞥了一眼,并未去拿,反而捉住殷姒的手,缓缓倾身:“阿姒,非礼勿视,你找的借口似乎有些蹩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