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了来了!”
“殿下来了!”
春华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红着脸向殷姒见礼:“姑娘,殿下方下金辂,正被礼官等人簇拥着过来!”
“知道了,”殷姒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取了红盖头,小心翼翼地帮诸葛默戴上,“快,不要给别人看见。”
视线蒙上一层朦胧的大红,喜庆的颜色令诸葛默一时失神。殷姒替她正了正衣襟,轻声嘱咐道:“应该催妆的来接,思嘉是过不来的。”
“少言,这盖头、团扇是有讲究的,所以到黄昏合礼之前,你千万得端住了。”
“我明白。”诸葛默轻轻颔首。
即便她们有意区分跟男女成婚的不同,但一些重要的仪式暂时也得照着旧例搬。由于姚知微的坚持,诸葛默和姚思嘉商量后,决定让后者来全亲迎之礼。所以此次喜事,不是公主出降,而是公主“娶妻”。
清越的笙瑟之声穿廊而至,身穿吉服的催妆队伍在紧闭的门前停了下来。一干婢女立在门外,朝前来迎接诸葛默的催妆队伍讨要喜钱。
奉旨前来的崔婉华吩咐左右将提前封好的银子赏给她们,款款行至门前,在门后殷姒的“为难”下,朗声念出提前写好的催妆诗:“飞度鹊桥向蓬莱,鹿车辗驻彩云边。请辞群仙别王母,莫使人间佳期误。”
一诗吟罢,随行的乐师奏起《关雎》。分立在崔婉华左右的八名宾客,伴着悠扬的乐声唱了起来。殷姒这才命啓朱门,同催妆使见礼后,请出了被两名婢女搀扶着的诸葛默。
见新妇出妆楼,迎亲队伍的喜乐为之一变。
接到诸葛默,崔婉华又是一揖,恭敬地对殷姒道:“那我们就先走一步了,内司大人。”
殷姒点点头:“快去吧,不要误了吉时。”
“是。”
殷姒也要去观礼,但不是以送亲使的身份。故而,她不跟着姚思嘉迎亲的车队一起回太平坊的蜀王府。
古人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认为黄昏为昼夜交替之际,最宜结合。所以,无论士庶,正式的婚礼都会在傍晚举行。皇家举宴,礼仪繁複,稍微走个流程下来时间就差不多了。
拜过天地神祇,祭完列祖列宗,日影已然西斜。
姚思嘉在满堂宾客的注视下,携诸葛默缓缓前行。
青衣传席,红烛高照。
她们走入交叠的光影里,在渐深的旎夜中摇曳。
锦屏掩金辉,裙裾生豔色。
观礼的衆人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画中走出的仙女。
坐在上首的姚知微点了点头,因这幅珠联璧合之景唇角上扬。殷姒站在她身侧,由衷地露出了笑容。
待二人就位,吉时已到。典仪宣读颂词,赞者传之,曰:
“两心既同,当合一契。”
“天赐嘉命,遂洽百礼。”
“祇承帝旨,明备六聘。”
“仪典从新,情逾古义。”
“群臣伏谒,士庶共瞻。”
“同挽鹿车,始而不辍。”
说到此处,典仪顿了顿。教坊司的乐师迤迤然奏起琴瑟,悠扬的旋律绕梁不绝。弦歌雅乐动人心,典仪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佳偶近前——”
姚思嘉握紧牵在她和诸葛默之间的那根红绸,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敬天地——”
转身,跪,起。
“二叩尊长——”
转身,再跪,再起。
“良人对拜——”
同样是转身,不过这一次,她们可以堂堂正正地对望,用一个崭新的身份。可惜,心上人有红纱覆首,这时的模样并不为人所知。姚思嘉不免有些遗憾,但想起满堂宾客,又暗自窃喜。
隔着这障目的红纱,她也能感受到诸葛默温柔似水的那道目光。
屈膝而跪,她们互相凝望。分明,此间不止彼此——清音洋洋盈耳,观礼者乌泱泱的一片,坐在上首的姚知微距离她们不过三步之遥——可她们眼中却只有彼此。
这一拜不为天地神明,不为祖宗尊长,只为你——朝夕岁月,此后余生,我的良人。
“礼谢宾客——”
侍儿扶起,并揖辞之。
沃盥却扇,同劳合卺。
解缨结发,改妆换髻。
大礼终成,永结同心。
第234章 番外|结缡(中)
礼仪之家都不兴婚闹, 有天子坐镇的场面,更别提有多麽和谐。满堂宾客毕恭毕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个。就连席间的觥筹交错,都是把握着尺度的。
对此, 姚思嘉表示万分感激。今天她一路走来, 没有听到任何的恶言恶语, 这意味着什麽不言而喻。哪怕不是真心, 至少面子是给足了。某种意义上, 也算是一种圆满。 ', ' ')